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戏”与“看戏”-黄新德

(2007-12-13 09:01:36)
标签:

艺术赏析

黄梅戏

戏曲

听戏

黄新德

分类: 新德视角

“听戏”与“看戏”-黄新德  “听戏”与“看戏”

黄新德

 

 

 

老一辈都知道,过去看戏不叫“看戏”,叫“听戏”,也就是说把听觉享受放在了第一位,视觉享受显然大打折扣,只是时代进步了,人们才开始追求全方位的艺术享受。


    至于为什么叫“听戏”?没做过深入研究,随便想想,大概有以下几个缘由。
    一是过去戏台上没有什么灯光布景,更不谈升降转台云雾闪电,空荡荡一桌二椅,昏沉沉几盏油灯,能看清人影巳很不错,哪里还有什么风景可看?在看不到或看不清的现实面前,不“听”又能如何?
    二是翻来覆去就那么些剧目,能看得起戏的观众也大多是那些相对固定的人,面对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剧情样式,不“听”又能如何?
    三是过去的“戏院子”极其简陋,秩序二字不见踪影,人们把此当成了茶馆酒肆,喝着茶磕着瓜子聊着天谈着事,提壶续水的来回窜,热毛巾把子满天飞,哪位能静得下心屏得住气进入剧情随着剧中人的情感命运而涌动?既然表演巳失去意义,剩下的,不“听”又能如何?
    四是过去没有无线电麦克风,全靠肉嗓子来吸引观众,好在戏院子都很小,通风照明设备不谈,声音也相对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也就格外重视唱腔这一部分,不“听”又能如何?
    五是舞台小而低,想展示多少跟斗武打也有限,加上过去的花样噱头也少得多,纯属吸引眼球的手段匮乏,不“听”又能如何?
    六是在戏曲唱、念、做、打的四功里,手、眼、身、法、步五法中,普通观众最能仿效和练习且又不惊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恐怕只剩下“唱”了,要学“唱”必先“听”,你叫他不“听”又能如何?
    七是艺人们要吃饭要生存,摸清市场需求,也就在演唱上加倍使劲,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各显奇能,使得演唱技巧和水平比其它技艺发展得更加迅猛和细腻,风格流派逐渐形成,同一剧目不同味道,听完张三听李四,进行比较和评价,众多戏迷对“唱”的热衷和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听”的学术含量和谈资内容。你叫他不“听”又能如何?
    也许还有其它原因,有待高人指正,作为演员的我,深知在中国戏曲中,谁若不能“开口”?显然他的日子是很不好过的。

    戏曲的韵味,戏曲的特色,戏曲的美,在很大程度上要体现在“唱”上。现代表演艺术、舞美灯光等发展很快,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我绝对没有否定视觉效果的意思,《徽州女人》的版画概念就相当惊艳出彩。然而,“唱”(唱腔、唱词、唱功)——这个戏曲最重要的特质——却不能在时代进步中被淡化,反而应当日益显出它的重要地位。如若不然,那就不是戏曲,那种美就不是戏曲之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听戏”与“看戏”-黄新德

                                      2007年12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