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远高加索,悬崖首都

标签: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东正教 |
分类: 漫游札记 |
第比利斯。这个词在我们这一代人听来有点儿耳熟,好像曾经听说过。没错,“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
当年,德皇威廉指使并派铁甲列车秘密送一个姓列的俄奸回俄国去推翻他的死敌沙皇尼古拉二世。不幸,行迹败露,被俄皇抓住,而俄皇赦免了他。但姓列的终不辱德皇使命,领导推翻了尼古拉二世的统治。为绝后患,姓列的竟然下令杀害了有恩于他的尼古拉二世全家,包括皇后,四个尚未成年的王子和公主,甚至连家庭医生都没有放过。七十年后,叶利钦总统下令核查此案,尼古拉一家被硫酸和焚烧的的遗骨从遇害的叶卡捷琳堡后山被发掘,隆重安葬于圣彼得堡皇家教堂彼得保罗大教堂。叶利钦郑重道歉,并说,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耻辱的一页。
在秘密进行活动中,列指示一位姓斯的格鲁吉亚人进行传单印刷工作,于是斯的在他的家乡:高加索的第比利斯所租住的住所地下室开办了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虽然这个曾残忍杀害数千万人的豹君最终被他的祖国彻底否定并被拖出红场焚尸,但在他的家乡依然保留了他的故居和这个地下印刷厂供人参观。这也是我们的行程之一。
参观这个豹君的故居,我不禁自嘲的想,国内那个的故居我都没去过,却跑到万里之外的异国来看这位的。真有病!
第比利斯是格鲁吉亚的首都,位于大小高加索之间,是座山城,库拉河穿城而过,从西北流向东南,将山麓切割出险峻的峡谷,第比利斯城就建造在陡峭的峡谷两边,沿着山麓两侧悬崖向山坡高处渐次铺陈开来,形成罕见的悬崖都市景观。
我们在第比利斯的第一站是参观圣三一大教堂,高加索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说到东正教堂,与我们在欧洲看到的大部分被我们俗称天主教的教堂有很大不同,那些教堂一般是三部分组成:高大的钟楼,一座或两座;十字分布的主教堂;后部的洗礼堂。由于主教堂建筑庞大,外墙均有一层甚至两层飞扶壁支撑。世界著名的大教堂,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教堂等莫不如此,尤以巴黎圣母院最为突出。而东正教堂则显著不同,它没有一个巨大的主教堂,不用放置数十排乃至上百排的长椅,所以不用那么大跨度的空间。它的建筑不是一座而是几座乃至几十座墩柱式塔楼式小礼拜堂建筑捆绑而成,从外到里逐级增高,组成个山字形建筑组群,顶部也不是哥特式尖顶或巴洛克式半圆顶,而是洋葱头式或帐篷式,且往往不止一座,多的能到三十来个穹顶,蔚为壮观。你在圣彼得堡看到的滴血大教堂或在莫斯科红场看到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就是很典型也很夸张的代表。不出国,在哈尔滨也可以看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同样是硕大的洋葱头顶和数座帐篷顶拱卫。
与俄罗斯夸张而花哨的东正教堂不同,第比利斯的这座要简洁而本原的多。原因和苏联解体密切相关。
东正教是东罗马基督正教的省称,以别于西罗马基督公教(天主教)。东正教由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于四世纪在拜占庭(后更名君士坦丁堡)设立,并建筑了世界著名的拜占庭式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东正教主座教堂。东正教大主教称为大牧首,类似西罗马梵蒂冈的教皇。后君士坦丁堡为穆斯林的奥斯曼帝国攻陷改名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教堂被改建成清真寺,于是东正教教徒集中的俄罗斯取代其成为事实上的大牧首区,俄罗斯的护国大公雅罗斯拉夫(涅夫斯基)在其所在的诺夫哥罗德修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大牧首主座教堂。教堂仿造基辅的同名教堂,数座塔楼,数座洋葱头顶,由此树立了俄式东正教堂的建筑典范。遍布全俄的教堂莫不如此。但是,被世界认可的名义上的大牧首区依然是伊斯坦布尔。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重新独立出来,应其牧首请求,伊斯坦布尔的大牧首批准格鲁吉亚为独立牧首区,此事引起俄罗斯和伊斯坦布尔两大牧首的“断交”。眼前的这座圣三一教堂就是独立后的格鲁吉亚大牧首兴建的,是大牧首的主座教堂,也是格鲁吉亚的宗教中心。所以,基本上没有了俄式教堂的痕迹,而与北欧南欧等非苏俄教区的风格类似。
前面说过,第比利斯是高加索山城,建在其余脉素罗拉克山麓,山脊上,有残破的古代城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象征了格鲁吉亚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建的“格鲁吉亚母亲”雕像。这尊雄浑高大的塑像面向古城,她左手托腕,右手执剑,是为第比利斯的城市象征。沿山脊上崎岖的山路北行,是建于公元四世纪的第比利斯古城堡要塞废墟纳里卡拉。石阶路到一座观景台那儿就终止了,剩下的就是碎石翻滚的小路。
我一向不相信导游关于什么太远,太高,不好走之类的告诫。古堡就在山头上,抬头就能看见,为什么不爬上去看看呢?
脚踩出来的小路满是浮土和碎石,一步三滑,如果没有小树棵子拽着,根本不要想上去。再往上,连小树棵子都没了,只能手脚并用,找到能放上半个脚的岩石边缘继续爬。上面就是要塞的城墙根了,小路通向一个一人高的豁口,费劲巴拉的爬了上去一看,那面是坍塌了一多半的敌楼,面向老城的一面勉强修复,可从垛口处观景。也只有从这儿才能看出要塞的惊险:城墙就直接建造悬崖边上,直上直下的,一失足绝对成千古恨。恐高的我抖着腿站那儿勉强拍了两张照片,赶紧往回撤。
俗话说,上来容易下去难。爬上豁口,我傻眼了,立陡的城墙,城墙下又是立陡的山崖,根本不敢下去。这可怎么整?难不成发SOS?正发愁呢,下面上来三个模样像印度的小青年,估计也想过去看看,见我堵着豁口那样,三个人交换一个眼神,从下到上站成一线,后脚抵住岩石,靠墙根的伸出手抱住我,转身交给第二个,击鼓传花一样传到第三人手中的时候,已经可以抓住小树慢慢下山了。
再三谢过三人,也快到集合时间了。跟领队一说,他的脸立刻沉下去了。想想也是后怕,真要弄伤胳膊腿什么的,这一个团的行程就都要耽误了。老不涉险,以后断不能再干这种悬事儿了。
.


.和平桥,因为造型,也被戏称为卫生巾桥

.这样吃肉

.圣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