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远高加索,玄武岩奇观
					
											标签:
																				
                            亚美尼亚加尼谷柱状玄武岩希腊神殿 | 
					分类: 漫游札记 | 
毫不意外的,我的游记第二篇就要写到亚美尼亚加尼谷了。因为之前的城市观光对我们而言相对乏味,无法和加尼谷令人目瞪口呆的震撼相比,所以不加思索的忽略了。当然,同样毫不意外的是,这篇东西也注定是我写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一篇,因为,我们团那位文革前毕业的地质专业老大学生,这会儿正虎视眈眈的在一旁冷眼瞅着我呢,而我,不过一介初中生,说错一句,后果可想而知。
但是,那也得乍着胆说啊,谁让咱看见了呢!看见了就得说出来不是?
本来这个景点是行程中没有的。行程中我们是参观山谷上方的一座希腊神庙。还是因为上篇说的人缘好,又是领队李益主动问我们:要不要加个自费景点,游览一条山谷,解释说因为要租用当地越野吉普车过去,所以要自费。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规定,团队旅游的要每个人都签字确认自愿,如果有人不同意,则所有人都只好放弃。可是全车人竟没有一个因为要花钱而犹豫的。于是,迅速成行。
要分乘越野吉普前往,路况之差可想而知。但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景,我们谁也不知道,反正糊里糊涂的就把钱交了。
俯冲,颠簸,急转弯,左右大幅摇摆。终于来到沟底。下车抬眼望去,不免惊呼一声:“玄武岩!”旁边一个沉稳森严的声音继续:“柱状垂直节理构造。”说话的是团里年龄最大的地质专业老资格。有人问,节理是哪两个字,我赶快抢着解释,“竹节的节,纹理的理。”算是扳回一局。
回来百度才知道我们有多幸运,这个看似漫不经心轻易选择的景点,竟然是世界十大垂直柱状玄武岩景观之一!
在百度列出的这十大景观中,我只去过英国北部的巨人堤。对比百度上面的介绍,我感觉,眼前的加尼谷比其他几处更有优势。
柱状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岩浆凝结而成。但放眼全球,火山不少,能够形成柱状玄武岩的却不多。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当然是岩浆成份。如果是碳酸类岩浆,则多形成石灰岩,硬度低,比重小,极易风化水蚀。最典型的莫过于土耳其的卡帕多齐亚。厚厚的石灰岩被雕刻成一根根让人看了脸红的冲天柱。晚期则风化成一幅幅写意中国画。
而玄武岩的成份中,一半以上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石英,满世界白色沙滩上都是。其余为铝、镁、钾等轻金属的氧化物。和自然界分布最广的长石成份相近。石英是自然界硬度很高且极耐风化的矿石,所以,玄武岩的硬度较高,在莫氏5到7之间,同样极耐风吹雨打。从英国巨人堤在北海狂涛巨浪中岿然不动便可知一斑。
其次,跟喷发方式有关,如果岩浆拱到地表附近却功亏一篑,则尽管它同样是石英和长石成份,却只能各自凝结成小颗粒晶体构造岩石,这便是我们常见的花岗岩,一种坚硬漂亮的建筑材料。如果是爆炸式喷发,岩浆射向天空再掉落下来,变成满地的岩浆快,也同样不可能形成柱状。黑龙江五大连池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新鲜的玄武岩火山地貌(300年前),漫山遍野都是黑色有气孔的岩快堆积,虽然也是玄武岩,却不是挺拔高耸的柱状节理分布。
那么,是不是流淌的岩浆流就一定能形成柱状玄武岩呢?也不是,如果火山锥坡度太陡,岩浆很快流过很快凝固,也不行。比如印尼等南太平洋火山岛链的火山都是这样。只有那种岩浆喷发量极大,火山锥坡度极缓,流速非常缓慢,足以堆积起厚厚的几十米几百米厚的岩浆流台地,让岩浆从容不迫的逐渐冷却,在冷却过程中从容不迫的以它想要的不规则六面体立柱方式结晶凝结,才能形成我们想要的柱状玄武岩结构。这也就是为什么垂直柱状玄武岩地貌甚为罕见的原因。
对游客而言,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展露地点。百度列出的十大景观,有英国、韩国等三处临海景点。虽然玄武岩经得起风吹雨打,却终于经不起狂涛巨浪的摧枯拉朽,所以,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大部被毁,尽管资料上说英国巨人堤有 4万根石柱,可我们只能看到脚下海浪留下的玄武岩顶部平滑的蜂窝状剖面图案,漂亮却不壮观,因为我们无法潜入海中去欣赏它的垂直立面。而美国魔鬼塔以及意大利、印度的类似构造,孑然孤立的玄武岩柱无依无靠,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上部岩柱风化脱落,堆积成直达山腰的碎石漫坡,很大程度上遮掩了玄武岩柱的挺拔伟岸,也阻碍了了游人零距离触摸石柱奇观的体验。
加尼谷的优势就在于,首先,它是一大片柱状玄武岩台地,足以经得起岁月对它的层层剥离,总能以最新鲜的立面迎接慕名而来的游客而绝不会令他们失望。这片台地的面积有多大,我们站在山上希腊神庙前就能看的很清楚。这绝非美国魔鬼塔能相比,那个孤立的玄武岩很可能是火山喷口瓶颈形成的,当火山锥山岩风化殆尽了,这个瓶颈就脱颖而出了。其次是它的高度,目测足有十层楼高,站在岩下是看不到顶的,只有遮天蔽日的阴影压迫感笼罩着你。而加尼谷最令人叫绝的是它凌空悬垂的根根石柱和石柱底部被掏空后的断茬形成的参差不齐的蜂巢状洞顶。形成这个奇观的力量来自水流的切割和渗透。
我们说过,柱状玄武岩是熔岩结晶凝结而成的。在不断冷却过程中,岩柱各自向心收缩,于是各个石柱间形成较大间隙,相互独立。仅仅是靠着不规则不光滑六面棱柱间相互挤压和镶嵌才勉强捆绑在一起的,所谓同床而异梦,一松手就哗啦啦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柱状玄武岩不能加工成建材的原因。不料,正是这种同床异梦成就了加尼谷的奇景。
从高处看,加尼谷是水流切割玄武岩台地形成的,峡谷两侧都是柱状玄武岩,尤以右侧岩壁最为奇特。溪流洪水反复冲刷山体底部,把岩柱根部的碎石泥土冲走,让岩柱直接暴露于长年水流的冲击之下,终于坚持不住的岩柱从根部开始一段段的剥落,露出一截一截的断茬,站在断茬处抬头仰望,一两米粗、十来米高的岩柱就悬停在头顶上方,慵懒的靠在两边岩柱上,凌空而立,缝隙清晰可见,似乎大声咳嗽一下,上千吨重的岩柱就会掉落下来。我当然没敢尝试,因为路边大块的岩柱碎块提醒我: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流水继续冲刷,岩柱根部从外至里,一根一根的剥落,一层一层的剥落,形成向内凹陷的巨大的坑洞,洞顶是呲牙咧嘴的岩柱断茬。进得洞内,可以看到,原来不仅是沟壑的流水,洞穴的形成还有“内应”:山顶的雨水就顺着岩柱间的缝隙一直流淌下来 ,和溪流一起内外夹击岩柱,在根部掏出个巨大的空洞,失去了根基的岩柱们只好互相拉扯着紧靠在一起苦苦的在半空中悬停,坚持。那可都是每根上千吨的巨石啊,不定什么时候坚持不住了就……。
得!打住!关于柱状玄武岩的话题不能再说了。
加尼谷山上就是我们行程中的加尼庙,一座典型的希腊式神殿建筑。估计是就地取材,取用当地坚硬的玄武岩材料建筑,所以虽历经两千多年风雨却至今保存的相当完好。建于公元66年的这座神殿,不仅验证了玄武岩的坚固,更印证了亚美尼亚的古老悠久的历史。有多古老呢?至少 2700年。怎么样,出乎你意料吧!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相信诺亚方舟的神话,但亚美尼亚人笃信。我在前一篇展示的国家主座教堂珍藏的一件圣物,上面仔细镶嵌着一颗据说是诺亚方舟的船板。他们还把他们的第一任国王称作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他们自己也自认为是太阳神的后裔。这座希腊式神殿,就是他们的太阳神国王奉献给琐罗亚兹德教的太阳神的。琐罗亚兹德教也就是拜火教,一种比基督教更古老的诞生于波斯帝国的宗教,公元前600年,大致与鼎盛的希腊文明同时期。
另外还要告诉你的是,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确认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在公元四世纪前后。彼时,基督教还被认定作邪.教,基督徒被大量追杀,向中亚细亚荒漠腹地逃亡。一部分在土耳其卡帕多齐亚的石灰岩山里挖洞躲藏,另一部分跑到更远更偏僻的亚美尼亚深山中,他们在这儿建教堂,传教义。当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之前,亚美尼亚就已经将其列为国教了。
所以,在文化和历史面前,没有什么大小强弱之分,不要被各种自.信忽悠的以为自己真的是什么文化大国历史强国了,一个偏居高加索山麓一隅的亚美尼亚小国,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
.






























.这是从加尼谷仰望的希腊神殿。

.图中#字标出的地点是在加尼谷拍摄神殿的地点。


赛凡湖是我们在亚美尼亚的最后景点,湖水是用鸭蛋青和湖蓝色勾兑的,很漂亮,湖畔绝壁上的修道院也非常入画。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