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加拿大印在钱币上的风景

标签:
国家公园梦莲湖黄石国家公园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冰川堰塞湖 |
分类: 漫游札记 |
正在写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瞥见网上一则相关消息,说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建个国家公园竟然要党中央国务院联合下文,要各地方各部门贯彻落实?事儿有这么大有这么严重吗?继续看,文件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主要目标。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原来,事关中国特色改革大业,好高好大呀!文件规定,到2020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2030年,健全和完善国家公园体制。看到这儿我才明白,原来那些打着国家名号的所谓“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风景区”什么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我们至今还没有一座能称作国家公园的国家公园。
简单百度了一下,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设立了1200多处国家公园。最早设立国家公园的美国有59座国家公园,我们近邻的岛国日本有29座,仅有半个半岛的韩国也有20座,巴西最多,71座,我们正在游览的加拿大有39座,其中大部分被列为世界遗产,我们此次仅仅游览了洛矶山国家公园组群中的3座:贾斯珀、幽鹤、班夫,都是世界遗产。那么,我们这么一个泱泱大国,风景名胜遍地,为什么连一座国家公园都没有呢,逼的中央下文才能推动?这要从国家公园的概念,设立目标,国家体制,以及国际公认相关规定来分析。
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专业管理机构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认定的标准,国家公园是面积不小于一千公顷,具有优美景观的特殊生态或特殊地形,有国家代表性,且未经人类开采、聚居或开发建设之地区;为长期保护自然原野景观,原生动植物,特殊生态体系而设置保护的地区;由最高国家机构采取步骤,限制开发工业区、商业区及聚居之地区,并禁止伐林、采矿、农耕、放牧、狩猎等行为,有效执行对于生态、自然景观的维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确保其具有生态可持续性。为当代和子孙后代保护一个自然地区特色的地形地貌区域、有丰富的植物类型和动物种类生物群落、遗传资源和物种的典型地块。
可以看出,国家公园不是个什么芝麻官想叫就能叫的,是要符合联合国规定的,它应该具有二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自然状况的天然性和原始性,即国家公园通常都以天然形成的环境为基础,以天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人为的建筑、设施只是为了方便而添置的必要辅助。二是景观资源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即国家公园天然或原始的景观资源往往为一国乃至世界罕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而特别的影响。最主要的,叫国家公园却不是属于国家政府的,它是属于民众的,属于自然的。
现在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至今还没有国家公园了。风景稍好些的地方,要么圈起来申请5A景区,然后大涨门票成为地方政府的钱袋子,要么被任性的有钱人盖别墅,盖会所,建高尔夫球场,或者被败家玩意儿开矿挖山盗猎盗伐弄得满目疮痍。所以就形成了遍地5A景区却没有为自然为科学为民众为子孙后代的国家公园。这也成了没有水军们能喊“厉害了我的国”的领域之一。
全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是美国的黄石公园。美国旅行家乔治.卡特林率先提出了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这个概念,他在旅行的路上看到的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他希望“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之后,探险家柯尔特只身进入黄石,进去后就没有了消息,正当人们都以为他死了的时候,两年后他又活着回来了,人们问他里面什么样,他只说了两个字,“地狱!”到处是热泉、蒸汽,充满浓重硫磺味儿的黄石,也确实像座地狱。1871年,律师兰福德提交了一份关于黄石的报告,其中包括大量照片和绘画作品。所有的人被眼前的奇观和美丽惊呆了。这份报告有助于说服美国国会取消对黄石地区的公开拍卖,并创建“黄石国家公园”。 1872年3月1日,法官赫奇斯向国会提出《设立黄石国家公园法案》,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在法案上签字,黄石国家公园正式诞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法案上这样写着:“黄石公园220万英亩荒野,为了人民的利益被批准成为公众的公园及娱乐场所,同时也是为了使它所有的树木,矿石的沉积物,自然奇观和风景,以及其他景物都保持现有的自然状态而免于破坏”。法案中“人民利益”“公众公园”“自然状态”的表述也就成了日后所有国家公园的设立标准和必须遵循的准则。
时隔1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批准设立班夫(Banff)国家公园,这是继美国黄石公园后设立的世界上第二个国家公园。当时由于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在班夫发现了温泉,联邦政府和太平洋铁路公司一起为了开发温泉而建立了洛矶山国家公园,后改称班夫国家公园。
很少有国家能够像加拿大洛矶山这样拥有如此大面积的湖光山色,45%的森林覆盖率造就了加拿大如画般的风景和稳定的生态系统。而这其中,梦莲湖无疑是最美最上镜最具拍摄价值的冰川湖。它也是唯一出现在加拿大国币上的风景。
在说风景之前,首先要提示你的是,无论是自驾还是随团,你必须在九点半以前赶到。梦莲湖位于高山上,停车场地非常有限,如果来晚了,对不起,景区管理员就会在山下路口拦下你的车,让你停在山下的停车场,然后步行至少20分钟山路前往。我们就是在有经验的导游严令下起了个大早才幸免爬山,这也就是昨天博文中说的为什么我们只拍到坎莫尔小镇的清晨的原因。
因为是山巅冰川堰塞湖,所以,梦莲湖水面不大。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不大,它才能把那么多典型的湖光山色浓缩在一个画面里:雪山,冰川冰碛在山坡上留下的冲积扇面,一根根笔直向天的墨绿色云杉,脚下大块的青灰色山石。最主要的,湖水似乎也被浓缩,浓缩成纯度极高成色极好的顶级宝石蓝,可以用来雕琢“海洋之星”的坦桑尼亚蓝宝石。
我可能有“恐美症”。看到美的东西就乱了,心乱了,脑子也乱了,傻了一样,不会形容,不会描述,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第一次发现自己患有恐美症是早年看《魂断蓝桥》电影的时候,当费雯丽以漂亮性感的风尘女装扮出现在银幕上时,我都垂下眼睛不敢看,我觉得她太美了,看上一眼都是亵渎。这次在梦莲湖边,我的恐美症又犯了,傻了,不知道怎么说好了,只会发出一些感叹的单字:啊、哦、呀之类的。写到这篇游记的时候,我也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来描述梦莲湖的美,我只知道这是我从未看到过也从未想到过的最美的风景,应该用最美的词句来写却一句也写不出来。也试着在网上搜搜,有关梦莲湖的赞美铺天盖地,却没有一个是我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的。只好这样,把拍的梦莲湖尽可多的贴上,让你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说。不过我估计,很有可能也跟我一样,傻呆呆的惊讶一声就什么都没有了。
还是说点儿有用的攻略吧。梦莲湖也是个冰川堰塞湖,但与其他冰川湖不同的是,它的堰塞体是一座数十米高的巨大石块堆积成的碎石山。这么巨大的石块,一般是发生大规模的冰川跃动才能撬动并裹胁下来。也正因为此,碎石山就成为观赏梦莲湖的最佳观测点。所有关于梦莲湖的图片无一不是在碎石山拍摄的,因为,堰塞体才是正对堰塞湖的。
下了大巴车,导游会告诉你,有两条路可供选择,向右的一条平整的路直通湖边,可以沿着湖边漫步观赏,不累。向左的山石路通向碎石山,很不好走,体力不佳或腿力不及的就不要去了。但你一定不要被他吓着,不过就是一座十来层楼高的石头山,没那么恐怖。一定要上山!切记!否则你将后悔一辈子,因为你在湖边看到的不过是对面高大山峰的阴影。在碎石山,你可以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观赏、拍照,可以一直看到冰川湖上游消失的方向。你把高高低低的云杉雪松枝干拉进镜头,梦莲湖的美丽就立刻呈现出来:十峰山从远而近的重重重叠,层次感非常强烈,山间条条积雪,再用雪松枝叶适当装饰,衬以宝石蓝的湖面和水中倒影,你拍到的就是最经典的梦莲湖,就是最经典的洛矶山,就是最经典的加拿大。
碎石山面向湖水的一面是陡峭的巨石和细碎流石的陡坡,很多游客在山顶观赏完以后就原路返回下山了,殊不知,碎石山是有三个高度可以拍照的:山顶,山腰和山脚。虽然很陡,虽然没有路,只要多加小心,这个陡坡是可以抓住树根和石块慢慢攀爬下去的,陡坡中部凸起的巨石可以给你提供喘息和拍照的机会,这里又是一番天地。陡坡下是狭窄的沿湖碎石滩,是难得的、不被打扰的拍摄地点,只有这里可以拍摄到波光粼粼的十峰山倒影。有摄影发烧友就选择在这里静候最佳光影,就像这位仁兄,穿着厚厚的冬装,架好机器,在寒风中来回踱步,也不知在这儿守候多久了,也不知他在等什么,或许他在等朝阳给十峰山完整的镶上金边?趁他不注意,我把他的相机偷到我的镜头中,我的照片立刻就有了生气。还有就是湖边那截酷似科摩罗巨蜥的自然天成的根雕,也成了我此行非常意外也是非常得意的一幅作品,到处向人显摆。不知道你稀罕不。




























































这张照片告诉你,在梦莲湖,手机拍出的都是明信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