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神奇说南美(二十一) 阿根廷探戈

标签:
博卡区世界最美书店雷柯莱塔公墓阿根廷探戈南美小巴黎 |
分类: 漫游札记 |


南美四国,各有各的神秘和神奇,巴西的亚马逊雨林和伊瓜苏瀑布,秘鲁的马丘比丘和纳斯卡线条,智利的复活节石像,阿根廷的莫雷诺冰川(将在下一篇展示),都非常精彩。相比之下,这些国家的大都市多数比较乏味,无论是巴西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还是秘鲁的利马或是智利的圣地亚哥。唯有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个例外。
布宜诺斯,号称南美小巴黎,称号来源当然首先是它的建筑,昨天展示的科隆歌剧院,总统府,司法宫以及主座大教堂,无一不是延请的意大利、法国等欧洲设计师设计,还有今天展示的类似美国国会山的国会大厦。由于导游介绍的设计师中有一个意大利的贝尔尼尼,我还以为是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师之一的贝尔尼尼,后来知道虽然都是意大利的却不是同一个年代的,只是重名而已。不过,仅国会大厦前那两尊汉白玉的雕塑已经足以媲美罗马和巴黎了。(见篇头)
不仅仅是建筑,这儿的文化艺术氛围也不输巴黎。当年小英子在她后面大人物支持下,世界各地去开个人演唱会,全球顶级的几大歌剧院都被她拿下,包括奥地利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只有法国的巴黎歌剧院和阿根廷的科隆歌剧院守身如玉。也许是他们认为艺术水准不够,至今都没有任何一个中国的团体和个人能获邀在这里登台演出。
我们还参观了一座据说是全世界最美的书店。
让你意想不到的是,书店是从一座废弃的歌剧院改造而来。可能阿根廷人认为,既然有了世界顶级的科隆歌剧院,这座老剧院就可以废弃了。一个书商看中了它,于是就有了这座漂亮的书店了。由此,阿根廷人文学艺术氛围的浓厚可见一斑。
.。公墓一角。
自从在莫斯科参观了新圣女公墓,我已经对旅游项目中安排墓地参观不再大惊小怪的了。在欧洲,墓地已经是一个很圣洁,很艺术范儿的旅游目的地了。但是在南美,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看到这么高等级高规格的、其雕塑艺术一点儿不输给欧洲的公墓,我还是多少有些意外的。
行程上叫做庇隆夫人墓地,这是不对的,这个墓园有它自己的名字:雷柯莱塔公墓,是布宜诺斯最古老的公墓。基本上都是王公贵族的,包括23位总统副总统。虽然,让它扬名的是其中的庇隆夫人墓,但完全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豪华,相反,她的墓极其简朴,不高大,也没有精美的雕塑,如果不是墓门前众多的铭牌,你可能都找不到它。
而我们在布宜诺斯游览的重点却不在上述这些地方。那么在哪儿呢?在老码头!因为那里曾诞生了阿根廷的两件国宝:探戈和马拉多纳。
老码头,西班牙语 la boca ,中文译作博卡区。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这正是博卡青年队的主场所在,而博卡青年俱乐部已经在此诞生110 年了。当年的马拉多纳在这个俱乐部发迹,以后一发不可收拾。阿根廷人把他当作国宝。在老码头,到处都是身穿10 号球衣的马拉多纳玩偶。不过我们这些外国人更容易记住的是他那著名的“上帝之手”。
历史上,博卡区老街一直是码头,一直是码头工人和水手们聚集居住的地方。他们大都来自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因此搭建的房屋天然的就带有了欧洲建筑的风格,他们把涂刷船只剩下的各种油漆带回家,涂在自家的房屋上,剩多少就涂多少,一面墙往往涂的五颜六色、花里胡哨的,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七彩街。这独有的风采,已经成了大导演们趋之若鹜的外景地,王家卫的《春光乍泄》就是在这儿拍摄的。
白天忙碌,晚上无所事事的工人水手们就三五成群在酒吧喝酒,跳舞,狂欢。于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就在老码头、在老码头的酒吧里诞生了:阿根廷探戈。
作为交谊舞,探戈和其他舞种有着很大的差别,领舞的面带严肃,绝不微笑;两人对舞却不是面对面而是侧向左边,而且,探戈的舞步华丽高雅、热烈狂放且变化无穷,交叉步、踢腿、跳跃、旋转令人眼花缭乱。
同是来自南美,为什么巴西的桑巴舞就更突出女性的特点,提臀、扭胯、律动,而探戈舞则更张显男性的阳刚和硬朗。原来,当初探戈诞生在酒吧的时候,它其实是码头工人酒后的搏击和对抗游戏,用肘部和右肩的相互撞击来比输赢,有点儿像我们的划拳,是男人间的互动,所以有人甚至认为探戈是同性恋一族的舞蹈。只是后来酒吧女郎加入进来,又有了本土艺术家的弹唱,探戈才成了后来我们看到的样子。
所以,把探戈单纯理解为一种舞蹈是很片面的,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说唱,演奏等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很大程度上类似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蹈只是它的肢体表述,音乐才是它的魂魄所在。表演时,演唱者时而激越奔放,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嫉世愤俗,时而又感时伤怀。
我们在布宜诺斯就看了一场地道的阿根廷探戈表演。说实在的,大部分的时间里,我的心思都没在舞者身上而是更多的跟着演奏者的情绪而起伏。特别是乐队中心位置的那两架手风琴,简直就是整个现场的灵魂,他俩的演奏,情绪饱满,节奏鲜明。琴声一起,台上台下就激动起来,气氛最热烈的时候,他俩还会站起来走到台前,极其投入的拉上一大段华彩,把观众的情绪推到顶点,鼓掌声、欢呼声、跺脚声几乎要把顶棚掀翻!
只可惜,因为吝惜20 个美子,没能现场买一张探戈表演的碟回来,所以只能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写了,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