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正月下扬州

标签:
瘦西湖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金山寺法海寺烟花三月下扬州镇江旅游 |
分类: 漫游札记 |
这两年,我们夫妇俩没少出去旅游,一年少说也有四五趟。但只是我们俩去,儿子因为上班没法去,而十一和春节长假人又太多,车票机票都紧张,所以一直都没能一家三口一起出门。这次春节下决心要陪儿子一起出游,不管人多多,也不管车票多难弄。
可说是这么说,真要没票回不来可就瞎了。所以,定下一个原则:“宁可走不成,不可回不来!以回程票决定出行的票!”但是,按照提前十天预定票的规定,等订到回程票的时候,出行的票就只剩有数的几张上铺了,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出行的决心和兴致,上铺就上铺,虽然60多岁老胳膊老腿了,爬上铺还是能爬上去的。
于是,就在烟花爆竹声中,就在正月初一,烟花正月,我们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下扬州!
那,为什么是扬州呢?
古代文人骚客歌咏扬州,无非“明月”,无非“歌吹”: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如,“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还有“片帆初卷,歌吹是扬州。”;甚至有诗人不无极端的盛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当然,其中最著名的还是李白的那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但我们选择扬州,无干明月,也不是歌吹,毕竟我们还没有那么风雅,主要还是因为扬州游人少,另外瘦西湖我们也是只闻其名未谋其面。还有就是去扬州相对方便,虽然北京到扬州唯一的一趟火车票我们没有买到,但南京的车票容易的多,而南京到扬州的大巴每隔十来分钟就一辆,一个多小时就到扬州了。所以,没怎么费力气,我们就烟花正月下扬州了。
据说今年的春节正值三九,是近十年最早的,且南方多阴雨,天阴沉沉的,而扬州人也不像古人那么风雅了,所以,尽管二十四桥仍在,也仍依古制写作“念四桥”,却既不见明月,亦不闻歌吹。见到的是一座新兴城市,即便是远近闻名的古街――东关街,也是近期经过重新翻盖的,虽然青砖的颜色看上去斑驳古旧,窗棂门户也是深绛色,但细看就会发现,都是新砖新瓦新门窗,好在那原本的市井气息没有完全被商业气氛掩盖。
瘦西湖,名副其实,不仅比杭州西湖瘦很多,就是比北京的昆明湖也瘦不少,最宽处也才不足百米。但瘦西湖的美也正在其瘦,一种清瘦的神韵。“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扬州西湖恰如其分的独占一个瘦字。
其实,瘦西湖之所以这么瘦,是因为她原本就不是湖,而是古代一段L形的运河河道,明清以来,有钱的盐商,当地的官家,沿湖构建了一系列园林建筑,号称沿湖二十四景。由于湖面的清瘦,所以景致相对集中,更显精致。而其中最能体现瘦西湖这个“瘦”字精髓的,莫过于钓鱼台和小金山寺两处景点。
钓鱼台,位于深深的深入瘦瘦的湖心的一个狭狭的小岛顶端。前面说过,瘦西湖水面宽不及百米,所以,虽然深入湖心,却又近在咫尺。四方形的亭子,每面开有一座圆形的拱门。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过去,都可以透过拱门看到对面的风景。钓鱼台虽小,却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代表作,于是,湖水,白塔,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就都被这小小的钓台巧妙的“借景”借过来了。
扬州在长江北岸,与南岸的镇江一江之隔,原本打算渡江到镇江去看金山寺,不料完全不用这么费事儿,就在瘦西湖就可拜谒金山寺了。瘦西湖的金山寺门楣上也标着“法海寺”,也修筑在小山坡上,也有白塔,只是,都比镇江金山寺的小。但小虽小,该有的却一点儿都不少:风亭、吹台、琴室、书屋、棋室、月观,一应俱全。
在小金山的一座琴室悬挂着一幅对联:“借取西湖一角 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 何惜乎小。”这是扬州画院的院长李亚如先生题写的。瘦西湖的瘦是她的苗条,小金山的小是她的精致。
面对扬州美景,忽然就感觉笔力不够了,多少体会到一点儿古人为什么对这座“淮左名都”会有“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的感叹和无奈了。
.
扬州的两座园林建筑:个园,何园。
个园的特点是园林和私宅的完美结合;而何园的最大卖点是它那1000多米长的二层回廊,把几乎所有景点都有机的勾连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