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石律
北京石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310
  • 关注人气:6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行(之四)  波光 魅影 威尼斯

(2011-05-12 21:01:43)
标签:

意大利

威尼斯

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广场

贡多拉

拿破仑

狂欢节

旅游

分类: 漫游札记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威尼斯,水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名。

没去威尼斯之前,不知道水城什么样,以为跟中国那些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水乡一样,比如苏州及其周边的同里、周庄,都是城镇被水系分割,都是房屋临水而建,都是街道被众多的桥涵连接。水多桥多,这就是水城了。去了威尼斯以后才知道,整个一个概念错误:不是水在屋间走,而是屋在水中建。中国的水乡,毕竟还有河道,毕竟还有河岸,毕竟房屋还是建在陆地上,毕竟还有街道通行。而在威尼斯,根本就没有河岸,根本就没有陆地,一栋栋一片片的房屋,根本就是直接从水里从水底“长”出来的。

此前以为,威尼斯最早是建在低洼地上,以后地势下沉,海水上涨,街道进水,才成了水道。其实,一开始就没有什么街道。陆地都没有,哪儿来的街道?房屋间空出来的水道就是街道了。所以,在威尼斯,莫说汽车,就连自行车都没有,全凭小船交通,如果在密集的水网中迷失了,那可就死定了。

导游介绍,一千八百年前,威尼斯还是亚得里亚海湾中一片污泥淤积的浅滩泻湖,一些躲避追杀的渔樵来到这里建房安身。他们把成排的木桩钉进水底淤泥中作为地基,在木桩上盖起了现在的威尼斯,为此,他们砍光了周边的所有森林。水下的木桩永不腐烂,而且越久越坚硬如铁,有如我国四川江底的乌木。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在以后的数百年发展成为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成为意大利最繁荣最富有的共和国。以后逐渐衰落,人口从最繁荣时期的三四十万减少到现在的六万。然而就是这六万人口的城镇,却每年有超过三百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吸引他们的原因主要有三:贡多拉;圣马可;狂欢节。

在我们这个旅游路线的报价中,坐贡多拉是额外的自费项目。在威尼斯,要想坐贡多拉可不便宜,35分钟的行程,要价35欧元,差不多合人民币350块钱了。虽然我们这个团的一些人选择了放弃,但我们没有犹豫:好容易到了水城威尼斯却不坐船,那来干什么呀?又怎么能领略水城独有的魅力?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贡多拉,一种威尼斯特有的、类似独木舟一样的、两头尖尖翘起的小船,只有一个船工,单橹单桨。以前,王公贵族坐着这种船在水巷中游玩,船上有琴师奏乐。现在乐师是没有了,只有身着兰白条水手服的船工边摇橹边动情的唱着意大利拿波里民歌,都是中国听众耳熟能详的《桑塔露其亚》《重归索莲托》等,嗓音虽不及帕瓦罗蒂,却是纯正的民歌味道,如果再加上一只煽情的手风琴,那你就是真真切切的触摸到南意大利的风土人情了。

坐在船上,水乡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高高的房屋夹着窄窄的水道,那种从未有过的新奇感始终都在。不过也有些纳闷:两边房屋墙上,高水位时的留下的水位线清晰可见,半米多高的水位线下,布满青苔和海蛎子,门下端的木质和铁皮都朽烂了。涨水时,水可直接漫进屋里。一天两次涨水,这么潮湿,可怎么住人呐?洗衣服能干吗?

当然,旅游的核心项目还是圣马可大教堂。这是我们来意大利到访的第三座、也是最后一座大教堂了。意大利四大教堂中,只有米兰大教堂不在我们的行程安排中。

圣马可大教堂,它见证了威尼斯曾经的荣耀和富足。正面五座罗马式拱门上的马赛克绘画是其最大的看点。绘画讲述的是圣马可的故事。由于是以马赛克镶嵌而成,所以,永不褪色,历久弥新,鲜艳如初。不仅如此,教堂内同样有大量珍贵的镶嵌画,仅圣马可祭坛后面的镶嵌画,就用了钻石、祖母绿等宝石2500多颗。拱门上方的四匹青铜马是公元前4世纪的,同样珍贵无比。而教堂上5座圆顶,则据说来自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

其实,作为肉眼凡胎的我们,看一眼教堂正门两边密集排列的各色彩色大理石门柱,就足以想象其当年的富足和奢华了。所以,如果说,圣彼得大教堂是最辉煌的,圣母百花大教堂是最瑰丽的,那么,圣马可教堂就是最奢华的了。

另外非常值得一看的,就是圣马可教堂那美的令人窒息的拱廊。

圣马可教堂还有一点最特别的,每当涨水的时候,海水就会漫上教堂前的圣马可广场。届时,玲珑剔透的教堂倒映在水中,有若神话般的梦幻,这是世界上所以的教堂都没有的奇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威尼斯游人最多的时候,就是威尼斯狂欢节,每年的二三月间举行,持续两周。威尼斯狂欢节的最大特点是假面,所有的人都戴上假面参加狂欢。届时,在假面的遮盖下,人们暂时放弃了平时的伪装和矜持,放肆的作回自己,所谓放浪形骸。假面,放下了人们心中的重负;假面,混淆了男人和女人,混淆了老人和小孩,混淆的富贵和贫贱,真正(暂时的)实现了自由和平等。

所以,威尼斯狂欢节成了欧洲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狂欢节,听来实在令人羡慕和向往。

羡慕之余,我也想,中国的百姓其实是内心压力最大、最不具安全感幸福感的群体,如果也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假面狂欢节就好了,至少在两周的狂欢期间可以稍稍放松一下。但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多幼稚了。首先,当局绝对不会同意使用假面,不能让摄像头里纪录的人日后无法追踪;其次,肯定不让带手机和包包;第三,报名参加者一定要实行实名制并且押上身份证;第四,场所周围一定布满武警和城管。这还是狂欢吗?所以,就别想了。

威尼斯特有的假面狂欢,也促生了制售假面的行业,码头上,路两边都是售卖假面的。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威尼斯的假面艺术已经相当成熟,自成体系,华丽、夸张而诡魅,个个有如迪士尼童话里的神仙和妖怪。再加上夸张的羽毛装饰,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忍不住怦然心动。但是,因为我们的行程还很长,这些精致而硕大的假面实在无法携带,只好忍痛放弃了。

 

******

看到这个信箱,我在想,现在还有人在使用这种古老的信箱吗?信箱的主人还是那个“爱娃.玛丽亚”吗?当她急迫的打开信箱,还会有一张粉红色的信签悠然飘落吗?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这里,是十字军东征出发的地方;这里,是哥伦布航海出航的地方。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欧洲行(之四) <wbr> <wbr>波光 <wbr>魅影 <wbr>威尼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