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之二) 城市的中心是教堂

标签:
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广场祖国祭坛许愿池斗兽场米开朗基罗教皇杂谈 |
分类: 漫游札记 |
罗马的历史就这样展现在中心广场的两侧,让每一个路过的人可以近距离的触摸和感受。
我报的这个团是法意瑞三国游,罗马进,巴黎出。意大利境内有三个城市,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这三处的核心景点是三座大教堂。为什么呢?
世界公认的大教堂,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三分之二在意大利。而我们的意大利之行,除了米兰没有去,其他三座都去了。三座大教堂,一座辉煌,一座瑰丽,一座精美,风格各不相同,却都一样的令人叹为观止。
先来说说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也是梵蒂冈教皇的主座教堂。
梵蒂冈,世界最小的国家,户籍人口仅千人,但梵蒂冈教皇统治下子民却有十一亿之多。最小的国家,有最大的教堂和最大的皇帝,感觉十分神奇。
我们去的当天,刚好错过了一个重要节日――复活节,所以,没能见证梵蒂冈教皇举行的弥撒活动。活动当天,近十万人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聆听教皇本笃十六世在圣彼得教堂二楼的“降福阳台”上发表“对全城和对全世界”的讲话。他说,全世界都需要重新发现结束战争、贫困和金融动荡的希望。他还说,妥协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道路,他将前往圣城耶路撒冷为“中东地区以及全人类统一和平”而祈祷。他还在弥撒上鼓励东日本大地震的灾民。
两天后,我们来到了教皇刚刚举行过弥撒的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住持设计施工的是巴洛克艺术之父――贝尔尼尼,一位那不勒斯人,而赋予广场永恒的生命的,就是广场两边半圆形大理石回廊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廊柱。
广场用青灰色石块舖就,其面积与天安门广场相当,可容数十万人举行宗教活动。圆形广场的中央是巨大的方尖碑,高26米,用整块巨石雕凿而成,据说是埃及人赠送的。
广场的命名,也与天安门广场类似,因广场尽头的圣彼得大教堂而得名。
圣彼得大教堂早于广场一百年,于1506年破土动工,历时120年,直到1626年才宣告落成。期间,主持设计建筑的都是当时顶尖的艺术大师,包括米开朗基罗,教堂巨大的圆形穹顶就是他设计的。
导游特别叮嘱,参观教堂必须衣着整齐,不得袒胸露背,不得嬉笑喧哗,不得搂抱亲昵雕像,不得弄嗲搞怪照相,不得……。我们一个团员因穿露肩装就被要求以披肩遮盖。
让人倍感意外的是,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参观居然是免费的,不仅圣彼得教堂,我们参观的其他大教堂也都是免费的,只是需要通过安检,只是需要耐心的排队。如果这些教堂是在国内,我估计,不宰你个一二百块是别想进去的。
进到教堂,你唯一的感受就是震撼,撼动灵魂的震撼。庄严,宏伟,精美绝伦,这类的词用在这里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言语无法表达,相机也难以记录,只有感受,默默的在心里感受。
教堂里的绘画和雕塑,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师的作品,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很多,很多。
教堂呈经典的十字结构,最大的大厅可容纳数万人。由于此前的周日有教皇的复活节大弥撒活动,很多人错过了例行的礼拜,所以教堂为他们补办。我们去参观的时候,适逢礼拜活动进行中,让我们也能目睹并感受这庄严和神圣。
教堂十字结构的中心,就是米开朗基罗主持设计和建造的直径四十多米的巨大穹顶,离地120米高。人们相信,那里可通向天堂。穹顶下方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巨大青铜华盖。华盖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华盖下方是祭坛,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为朝圣者举行弥撒。
华盖的右侧是圣彼得的铜像。彼得是耶稣的第一弟子,也是天主教的创始人之一。圣彼得大教堂就是在他的陵墓上建造的,陵墓就位于青铜华盖的下方。据说亲吻和触摸他的右脚可保平安,所以,铜像的右脚已经明显比左脚小了一些。
当然,最需要提及的还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圣殇”,作品是米开朗基罗25岁时创作的,表现的是圣母怀抱死去的耶稣。已知几乎所有文艺复兴的艺术大师的作品都有复制品或赝品,唯独这尊“圣殇”例外,主要是圣母的表情无法复制,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母怀抱着死去的耶稣,表情中既有耶稣死去的悲伤,也有因耶稣不再忍受世俗苦难的欣慰,更有耶稣将在3天后复活的喜悦。这样复杂的表情,千百年来,没有人能够复制。所以,彼得大教堂的这件稀世珍品将永远是孤品。
徜徉在教堂内,圣殇这样的稀世珍品比比皆是,目不暇接。高密度的视觉冲击,让人惶恐,让人窒息,而教堂的庄严、华丽和辉煌,更给人增添了一份透不过气来的压迫感。
由于是随团旅游,时间非常短促,匆匆之间,已经脚不停步的走出了教堂。深深的吸上一口气,这才发现,这样一个至少要花上一天时间来领略的恢弘建筑和数百馆藏艺术珍品,竟然被我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就糊里糊涂的一带而过了,我甚至都说不出我看到了什么。心里很是懊恼,发狠的和太太相约,五年内一定要再来罗马,再来彼得大教堂。
然后去了许愿池。许愿池其实是个喷泉,是世界上最大的巴罗克式喷泉。能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完全是因为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里派克主演的奥斯卡经典《罗马假日》。但这个景点对我没有任何意义,完全是浪费时间,我已经这把年纪了,再去许愿池许个桃花愿,肯定是晚点儿了!所以,非常吝啬的没有往池中丢任何一枚铜板,更不用说许愿了。
在罗马,还有一个地方和彼得教堂一样拒绝衣冠不整者进入,这就是“祖国祭坛”,它建在罗马城内一个叫卡皮托利诺的小山丘上,全部用白色大理石构筑。它雄伟庄严,洁白肃穆。它高高在上,君临天下,俯瞰着前面的威尼斯广场,俯瞰着车来车往和芸芸众生。祖国祭坛不属于古建,是在上世纪的1911年建成的。最初为纪念因完成统一大业而被称为意大利秦始皇的国王维奥里托·埃玛努埃尔二世而建,后来又增建了无名英雄烈士墓。所以称为 “祖国祭坛”。祭坛上面刻有用拉丁文写的“祖国统一,人民自由”几个大字,宣示着意大利独立和统一。无名烈士墓前的火炬日夜燃烧。每年意大利国庆节,都要在这里举行纪念仪式,由共和国总统亲自主持仪式,向无名英雄献花圈。
忽然联想到另一个祭坛,是一个姓江的钢琴家主持设计的世纪坛。初衷肯定是想建一个能和他一起永垂青史的标志性建筑,但由于不是学建筑的,又没有古典文化底蕴,那个祭坛被设计的不伦不类,远谈不上宏伟庄严肃穆,当然更不会在上面标示“人民自由”了。现在已经被遗忘在一群高楼大厦中了。所以,他还是背着钢琴漂洋过海去给人家弹琴鼓瑟吧,搞建筑设计,累点儿!
到了意大利,到了罗马,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罗马斗兽场。虽然没有时间进去参观,但仅仅是这座庞大的古代建筑高耸入云的残垣断壁和它曾经的惨烈,已经足够给你巨大的压迫感和震撼了。
哦,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斗兽场,曾经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好了,上片子。
圣彼得大教堂。
.
.
.
.
.
.
历史上,教皇曾经遇袭,而身边只有瑞士籍的卫士拼死保护,所以数百年来,彼得大教堂和教皇的卫士都是瑞士人。卫士的服饰也一直沿用米开朗基罗几百年前的设计。
.
无名烈士墓和墓前永不熄灭的祭火。
.
祭坛前一段古迹被精心的保留下来。
.
.
.
君士坦丁凯旋门。虽然不及巴黎的凯旋门大,却是最古老的,是所有凯旋门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