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进行曲之 出行篇-郑州行

标签:
婚礼旅行结婚郑州二七纪念塔小浪底宾馆全国粮票情感 |
分类: 午后斜阳 |
先贴上昨天荒友们为我庆贺珍珠婚的照片,其中当然少不了那年在婚宴前就抢先喝光了茅台酒的福贵和长志。
继续,我的<婚礼进行曲>系列。
那时候,结婚有两个方式,一是在家里摆酒席,请单位领导同事和亲戚朋友来大吃大喝一顿,还一个方式是旅行结婚。前一种方式,热闹、排场,但最大的弊病是麻烦:准备送礼的人麻烦,要在送昂贵的真丝被面还是相对低廉的线绨被面之中反复权衡;被邀请的客人麻烦,不知道随多少钱的“份子”合适,是跟着科室的头头脑脑随,还是跟着哥们儿随,都很伤脑筋。当然最麻烦的是自己,要托人请饭店的大厨子,要为厨子在自己家院里搭个大棚架上大锅,要跟邻居借桌椅板凳,要找人从副食店买那些要本要票的东西还要便宜的才好,对收到的贺礼红包详细登记以备日后还礼。总之,光想想脑袋就大,所以,我们选择了后一方式――旅行结婚,少了很多麻烦,只要多备点儿路费,回来多分点儿喜糖就行了。
对现在的人来说,出去一趟不算什么,但在那个年月,就不那么容易了,衣食住行都是个事儿。首先要有钱。我们那时月工资才三十多,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够出去三天的,所以如果没有家里的支持,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最大的障碍是粮票问题。那时候粮食是定量供应的,每月月底凭粮本到粮店领下个月的粮票,人均三十斤,还有半斤油票。粮票还分米票面票和粗粮票,地方粮票和全国粮票。出差到外地,我们平时买粮用的北京市粮票就不好使了,要换成全国粮票。换全国粮票首先要到单位开证明,证明出差天数、出差目的地等等,还要提交和粮食定量相应的油票。好在对我来说开证明问题不大,总之,揣着500块钱,揣着换来的三十斤全国粮票,我们登上了南下的列车。不过也正是这三十斤全国粮票,给我们的旅程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是后话,这里先按下不表。
.
出发的日子是结婚的第二天,也就是三十年前的昨天。那时候还没有“旅游”这个概念,旅行结婚也不是去游山玩水,不过是去外地的亲戚家住两天,所以我们出行的第一站选择了郑州:太太她姑姑家。
为了写这篇东西,我翻遍了所有的相册,也没找到我们在郑州的影像。记忆中也确实不记得郑州有什么好去的地方,当时只有一个二七罢工纪念塔,是个双塔的塔楼,我们去的时候,它还是工会的办公楼,立在一个十字路口,周边被破民房破商店遮挡、包围,走到跟前了才能看见,也并不好看,所以没留下照片,也没留下什么好印象。
再次看见双塔,已经是几十年以后了,双塔周边已经辟为广场,宽敞干净多了,但对于郑州,却再次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是两年前,我们报了个旅行社的一个河南旅游团,住在郑州的一家四星级宾馆,小浪底宾馆。第二天一早在楼下餐厅吃早点,有服务员匆匆来查问谁住在××号房间,我举手确认,服务员问我是不是哪儿有伤,因为清理我房间时发现洗脸毛巾上有一点儿血迹。我想起早上洗脸时,毛巾把嘴角上一个小泡擦破了,心里忽然一热:这个饭店对客人的关心真够仔细的!谁知服务员却不是这个意思,她说,因为我把饭店的毛巾弄脏了,按照饭店的规定,我要赔偿饭店二十五元!头一次听说住酒店弄脏毛巾要赔,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冲上头顶!当即勃然大怒:你们他妈穷疯了吧!后来还是当地导游自掏腰包赔了饭店十元钱了事。这件事印证了我三十年前对郑州的印象是正确的,也成了我一辈子对郑州的不良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