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进行曲之 婚宴篇

标签:
婚宴茅台酒德山大曲情感 |
分类: 午后斜阳 |
(79年夏。颐和园谐趣园。)
明天要赶赴天津,参加一个天津荒友的孩子的婚宴。
到了这个年龄,孩子们、徒儿们都纷纷谈婚论嫁了,婚礼婚宴也参加的不少了。对我们而言,无非是随上千八百的份子钱,然后老哥儿几个借机聚一聚,聊聊天,喝点儿小酒。
婚宴的风格各不相同,有温馨的,有热闹的,有煽情的,也有调侃的。留下些印象的,一个是我徒弟的,风格基本是西化的,温馨、庄重、典雅,不闹腾;荒友全忠的儿子结婚时,从彩门步入婚礼现场时,作为新郎的儿子,一手挽着新娘,一手拿着麦克风,边走边唱着一支爱情的赞歌,很有新意;长志的儿子结婚,所有的餐桌上一水儿的都是茅台酒,那次喝的比较爽。
虽然风格各异,但大的方面差不太多,一个是排场,一个是闹哄,而这,又正是我们这代人不大容易接受的地方。
现在办婚礼,首先要选择好饭店,而差不多点儿的,都要提前半年甚至是一年去预定;不管人多人少,席面不能少于二三十桌;每桌的费用最低也要一两千,还不含酒水。再加上租婚车,请婚庆公司,拍婚纱照等等,婚礼的费用怎么也得十几万。对于多数工薪族,不能不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再来说说那一定要有的主持人。可能所有的主持人都是一个机构培训出来的,使用的也是同一个脚本,他所要作的,就是引导两位新人和现场来宾,走一趟法定的、千篇一律的程序。他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走程序的过程中把现场炒热、引爆。至于台词,就更不敢恭维了,不管长相如何,一律是“我们美丽的新娘”,一律是“我们英俊的新郎”,用语的贫乏可见一斑。
对此,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如何,就我而言,最大的感受是闹心,是疲惫,是无奈。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难以置信,我们那会儿是没有这奢华的婚宴的,充其量也就有个升级版的家宴:多炒两个好菜,多开两瓶好酒,多叫几个知己的朋友到家来,和家里人坐在一起亲亲热热吃个饭,事情就OK啦!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复杂。
记得那天来的都是我的荒友,也都是你们在博客里已经很熟悉的人:福贵、万利、海燕、臭子、长志、胖子、小荫等等。定的是晚上开饭,可福贵长志他们上午就来了,说是帮我忙乎忙乎,可厨房很小,根本站不开,我爸也不愿意让他们上手。那也不能干呆着吧,于是随便整了两个菜,大中午的几个人就先喝上了。
“婚宴”用酒是早就买好了的,有两瓶茅台,四瓶五粮液,还有就是十来瓶德山大曲。
德山大曲产自我们湖南的常德,曾三次被评为中国白酒银质奖,是湖南名酒。德山大曲的香型和口感都酷似茅台,却比茅台便宜多了:茅台要八块钱一瓶,德山大曲才一块八。那时的茅台包装不像现在这样精致豪华,瓶子外面就裹一张绵纸。不过,包装虽然简单,价格可不简单,别看才八块,那已经是工资的四分之一了,搁现在就相当于600多块了。所以,即使是婚宴这样的重要场合,也只能买两瓶来撑撑席面。可福贵他们不管这些个,什么酒好喝就喝什么。所以,还没开宴呢,两瓶撑席面的茅台就先牺牲了。福贵还说,德山大曲的味儿和茅台差不多,待会儿往茅台瓶子里灌上德山大曲,就当茅台,谁也喝不出来。说是这么说,当然不能这么办。所以到晚上大队人马来的时候,就只剩五粮液和德山大曲了。
那天因为不是休息日,很多人是下了班才赶过来的,有几个人就来晚了,其中有万利和臭子。和万利同来的刘恩义是回民,所以毫无准备的我们就给他单炒了个鸡蛋。万利和臭子因为来晚了,被众人罚了几杯酒,结果喝高了,走不了了,当晚就都住在我家了。
这就是我们的婚宴。现在想起来,简单,质朴,温馨,暖意融融。
公告:从天津回来,我们荒友紧接着要去青岛玩儿几天,《婚礼进行曲》系列只能搁置几天了。“别走开,广告过后,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