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石律
北京石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310
  • 关注人气:6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山印象之七 海燕 下

(2007-10-09 20:21:24)
标签:

人文/历史

知青

感悟

生活记录

情感空间

分类: 云山印象-我的东北知青生活
 

海燕到了六师,很快就摆脱了出身的阴影,甩开膀子投入开荒建设。因他干活儿是样儿,不惜力,连里让他当了木工,真正干起了顶梁柱的工作。然而有一天他在井下上井板时,井壁突然坍塌了,把他埋在井里,幸亏周围的人奋力挖,才把他救出来。他后来写信告诉了我们,一位叫大发的朋友竟捧着信大哭了一场。

我决定去六师看看他。

云山印象之七 <wbr>海燕 <wbr>下

(探亲假回北京的海燕摄于颐和园)

我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挤出几天,先看望了在锦州当兵的荒友萝卜,又去旅顺看望了潜艇上的中学同学。最后从旅顺直接奔六师。六师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是大片未曾开垦的草原湿地。火车能到达的最近地方是富锦,离海燕所在62团还有一二百公里。62团在富锦设有转运站。下车已是夜里12点,问了车站的人说是沿大路走别拐弯儿,没多远就是转运站了。那时路边都没有路灯,漆黑的夜里,成群的狗围着狂叫,我手里只有一把打开的电工刀。好像也不知道害怕。走了一会儿,大路向左略微偏转了一点儿,在偏转处有一条直行的小土路与大路相连。想起人家说别拐弯儿,就沿着土路走了下去。可走走就发现不对劲了,两边完全没有房子,好像到了荒郊野外。硬着头皮又走了一会儿,前面出现了一个亮点,就赶快奔着它去了,走近了才看清楚,土路的尽头是一水泥建筑,周围用铁丝网圈出很大的一个院子,屋顶巨大的水银灯把四周照的惨白,看着不像转运站,倒像个军事单位。我忙掉头往回走,刚走没几步,就听身后“当”的一声枪响,头皮都乍起来了!站住听了听,没有子弹钻进土了的声音。我知道这时一定不能跑,就直着身子碎步快速的离开了那里。回到大路上才长出了一口气。没办法,又回到站前我下车时曾经进去过的小旅馆。此时已是凌晨两点。在睡着十几个人的大通铺的边缘找个地儿和衣躺下,忍着整宿开着的电灯,忍着满屋的鼾声和臭气躺了两三个钟头,五点钟天刚蒙蒙亮,我就冲了出去,这才发现转运站其实就在大路偏转处往前几十米!然而要进团,只能搭乘往回拉货的卡车,可是从早到晚,所有进团的卡车全是满载,已经下午5点了,最后几辆车也要走了。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听说院里有辆车还有空隙,我抓起提包就冲上了那辆卡车,抓住车厢板死也不撒手,连该退的房钱也不要了。在坑洼不平的路上摇晃颠簸了六个钟头。夜里11点到了海燕所在连队。室友点亮马灯推醒了他,突然看到面前的我,愣了一下就一把抱住我,抱得紧紧的。那两天他领我转遍了连队周围的所有地方,向每一个遇到的人介绍我,然后把旅顺战友送我的二十几个罐头全部吃光。看到海燕恢复了以往的阳光快乐,我心里很高兴。

回到北京后,我们经常往来聚会喝酒,几乎每次喝酒都会留下一段故事。最经典的一次是在十年前,在庆祝朋友度假村开业的酒会上,我们几个荒友喝了六瓶白酒、五十扎啤酒,回来的路上,海燕晃晃悠悠晃晃悠悠走到路边,伸手抱住了路边的电线杆子,以为他晕了,他说不是,是看见电线杆子晃悠要倒,他去扶住。为此我们笑了好多年。对了,有半阙词的描绘和他相近,词曰:昨日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怎么样,我们海燕和辛弃疾有一拼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