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现状

(2010-07-15 18:52:33)
标签:

健康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目前已成为两大流行性心血管疾病,而且房颤和心衰常常合并存在。根据资料统计,年龄每增长10岁,房颤发病率增加3.3%,心衰发病率增加2.9%。根据Framingham研究结果,初诊房颤的患者有29%合并心衰,有1/3的患者在10年的随访中也出现了新发生的心衰。在心衰患者中,同时伴有房颤的比率约为13%~27%,并且心衰程度越高,伴发房颤的比例越高。在NYHA心功能分级I~II级患者中房颤的比例约为10%,在NYHA心功能分级IV级患者中高达50%。房颤和心衰在病理生理方面关联密切,心衰引起神经内分泌、电生理和结构改变,触发并维持房颤。另一方面,房颤导致的心脏改变亦能引起心衰,并可使心衰恶化,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对方发生和发展,房颤和心衰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的链条。
      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心脏在同步化治疗(CRT)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逆转心脏重构,可从根本上阻止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进程。因此2008年ACC/AHA/HRS指南将CRT治疗慢性心衰列为I类适应证,证据水平定为A级。推荐用于窦性心律(简称窦律)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QRS波时限≥120ms,以及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NYHA心功能III级或可下床活动的IV级心衰患者。
      CRT并不适用于所有心衰病人这是肯定的,目前还缺乏特意性的筛选指标,主要是对存在心脏收缩失同步化的患者有效,窦律患者的应答率在70%~80%。影响治疗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包括植入电极位置、电极阈值、不适当的参数优化(VV和AV间期)、药物调整不佳、无法改变的心肌缺血、严重的左室扩大(LVEDD>75cm)、不可逆的二尖瓣重度返流、房颤的发作以及心室率控制不满意等等。其中房颤的发作以及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可以使无应答率进一步下降10%以上。房颤合并心衰的CRT治疗在指南中为IIA类适应症,证据级别为B级。目前,大部分的临床试验结果均提示房颤合并心衰的CRT治疗大部分患者是获益的,只是还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房颤合并心衰的CRT治疗还存在一些问题,仍在进一步观察和探讨之中,尚缺乏共识。
1 CRT能否减少心衰患者房颤的发生
      在CARE-HF研究中,入选了813例中至重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CRT治疗组,平均随访29.4个月,发现两组之间房颤发生率没有差异,在新出现房颤的心衰患者中,CRT亦能提高LVEF、改善症状、显著性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其他预期终点。结果提示接受CRT治疗的心衰患者,即使出现了房颤,也不影响CRT的疗效。还有临床试验证实CRT治疗能够减少房颤的发生。
      Hugl的临床试验入选了84例难治性心衰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II-IV级进行CRT治疗,随访3个月发现,CRT治疗后,不但房颤发作次数减少,而且房颤的每天发作时间由9.88±12.61小时减少到4.20±9.24小时。Lellouch的研究对96例接受CRT治疗的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的标准是NYHA心功能分级III~IV级,LVEF≤0.35,QRS波时限>130 ms,植入前是窦律的患者。在植入6个月后评价CRT应答者54例,无应答者42例,与基线情况相比,CRT应答者左房内径明显缩小(47.5±7.1 mm vs 44.6±7.7 mm,P<0.01),持续房颤发生率明显降低(19% VS 2%,P=0.02),房颤发生时间明显缩短(7.5±43.3 h VS 48.8±129.0 h,P=0.03),认为CRT应答与逆转心房重构,缩短房颤持续时间有关。
CRT后部分持续性房颤病人可以转复窦律。Delnoy随访12个月,25%(24/96),Kies随访6个月,7% (5/74),Hauck随访22个月,17% (8/46)。
2 CRT对治疗心衰合并房颤是否可行有效
      对于已经出现房颤的患者,是否能够进行CRT治疗,一直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证据。早期有两个小规模的临床研究评价了CRT对于心衰合并房颤治疗效果,其中一个临床研究分析了l1例房颤和l7例窦律的心衰患者,应用双心室起搏或左室起搏,发现肺动脉压和收缩期左房压均明显下降。另一个小规模临床研究是比较了15例房颤和22例窦律心衰患者在CRT治疗后,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发现两组的临床症状和运动耐量均得到明显改善;房颤组心衰患者获益更明显。
      最近Delnoy的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比较了CRT在心衰伴房颤患者和心衰伴窦律患者中的疗效。一共入选了263例心衰患者,其中慢性房颤96例(37%)和167例窦律(63%),随访3个月和12个月,评价了左室重构逆转、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LVEF、二尖瓣返流、1年住院率等指标,结果发现慢性房颤组左室重构逆转在3个月和l2个月分别为74%和82%,与窦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7%和83%)。慢性房颤组和窦律组1年因心衰住院率均明显下降,分别为84%和90%。两组长期死亡率几乎相等。另外随访1年还发现,慢性房颤组中25%的患者恢复窦律。此研究结果认为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应该接受CRT治疗。
      Khadjoo的另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评价了CRT在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长期疗效。入选了295例心衰患者(永久性房颤66例,阵发性房颤20例,窦律209例),NYHA心功能III或IV级,LVEF≤0.35,QRS波时限≥120 ms,随访近6.8年,房颤组和窦律组之间死亡率等终点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均能明显地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1.3 VS -1.2),6 分钟步行距离(92.3 m vs 78.4 m),生活质量评分(-25.2 VS -18.7),同时能够减少左室收缩末容积(-25.9 ml vs -34.5 ml,两者P均<0.001)和左室舒张末容积(-20.2 ml,P=0.001 VS 26.2 ml,P<0.001),改善心功能(4.69% VS 7.86%,两者P均<0.001)。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症状上,还是在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重构、LVEF等预后指标上,CRT治疗能使心衰合并房颤受益,而且其疗效与窦律情况下相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