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脏衰竭
心脏衰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86
  • 关注人气: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健康

目的:建立稳定的慢性终末期心衰动物模型。
    方法:选择专用于试验的小型太湖梅山猪12只,雌雄不拘,体重23.7±1.7Kg。根据实验要求,埋藏式固定高频率起搏器(上海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起搏频率230次/分(bpm)持续4周后,更换起搏器,频率190 bpm,持续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起搏前、起搏后4周和8周的实验动物的心功能指标.。插入Swan-Ganz导管,分别测定右房压(RAP)、右室压(RV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温度稀释法测定CO,经股动脉插入猪尾导管测定动脉压(AP),计算出每搏输出量(SV)。起搏8周后处死动物,切取心肌组织,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小时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光镜检查。
    结果:快速起搏4周后,所有实验动物均出现明显的充血性心衰的表现;心超显示心室壁变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明显下降;心导管结果示肺动脉压、右房压、肺动脉楔压升高,而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动脉压降低;在以190次/分维持4周后,上述参数仍保持稳定(见表-1,表-2)。起搏8周后处死动物,切取心肌组织,心肌病理光镜检查结果显示:心肌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少数
标签:

健康

     

概述:
    心力衰竭又称为“心衰”,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综合征,是并发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疾病,有其特殊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中医心衰之病名首见于宋 •赵估编 《圣济总录·心脏门》。根据心衰的临床表现,本病散见于中医学“胸痹”、“心悸”、“水肿”、“喘证”、“痰饮”等疾病论述中。如《金匮要略释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圣济总录·卷第九十·虚劳惊悸》云:“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若水停心下,水气乘心,亦令悸也”;《景岳全书·卷之十九·喘促》云:“凡虚喘之证,无非由气虚耳”;《病因脉台·卷二·内伤喘逆》云:“痰饮喘逆之因,饮水过多,脾虚不能四布,水积肠问,成痰成饮,上干肺家,则喘息倚肩,而成痰饮也。”近年来,中医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
标签:

健康

关键词:ICD 心衰 死亡风险
  美国学者发现,对于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衰患者,年龄≥80岁以上是术后院内死亡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需进一步研究以制定适合年龄较大心衰患者的置入式电子装置的标准。该论文发表于《内科学文献》[Arch Intern Med 2010 170(7):631]。 
  该队列研究共纳入26887例置入ICD的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70岁),其中80岁以上的患者占17.5%。 
  结果发现,与较年轻的患者相比,80岁以上者仅接受CRT治疗的可能性较大。随着年龄增加,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从0.7%(80岁以下)升至1.2%(80~85岁),并增加至2.2%(>85岁,P<0.001)。院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患者年龄≥80岁、共患病评分较高、应用inotrope(一种正性肌力药)和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文章来源:  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标签:

健康

关键词:房颤 痴呆
  美国学者近日发现,房颤与所有类型的痴呆均独立相关,还可以预测死亡危险较高的痴呆患者。相关论文发表于《心脏节律》[Heart Rhythm 2010,7(4):433]杂志。
  该研究连续纳入了某大型前瞻性研究(ADNI)中的37025例患者,平均年龄(60.6±17.9)岁,随访5年。
  结果发现,10161例患者发生房颤,
 
 
标签:

健康

 关键词:REVERSE研究 心衰 心脏重构 再同步 心脏
  由瑞典、美国及法国学者共同组织的心脏再同步治疗逆转心脏重构研究(REVERSE研究),是迄今为止第一项对轻度心衰患者(NYHA心功能Ⅰ~Ⅱ级)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该研究旨在阐明,合并QRS波增宽(≥120 ms)的轻度心衰患者能否从CRT中获益。研究结果在去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发布后,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REVERSE研究回顾
  REVERSE研究入选610例符合下列条件的患者:①NYHA心功能Ⅰ~Ⅱ级(既往有心衰症状);②QRS时限≥120 ms;③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左室舒张末内径≥55 mm;④优化药物治疗;⑤无置入常规永久起搏器的适应证。患者分为CRT关闭组与CRT治疗组,随访1年。此后,所有欧洲患者均将CRT置于工作状态,继续随访1年。该研究主要复合终点为全因死亡、心衰住院、因心衰恶化而转换治疗方式(即CRT状态的改变)、明尼苏达心衰问卷评估。次要终点为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
  1年随访结果显示,在优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CRT,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
标签:

健康

 关键词:猝死 心律失常

  猝死筛查
  指南更新 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推出猝死无创评估的科学声明,对目前无创指标用于猝死危险分层的价值做出了评价。
  早期复极 传统观点认为,年轻健康人的心电图早期复极表现为一种正常变异,但最近研究发现,上述心电图表现与特发性心室颤动(室颤)有关,因此,早期复极的风险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一项研究发现,具有早期复极心电图表现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人群,早期复极组的室颤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另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特发性室颤患者的J点抬高(早期复极心电图表现)较对照组常见,室颤患者的心电图下壁、I 、aVL导联的J点抬高发生率明显增加,但两组心电图V4~V6导联的J点抬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HRT与TWA 无创性筛查猝死高危患者并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是猝死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项研究发现,心率振荡异常(HRT)可增加全因死亡、猝死和因心力衰竭(心衰)加重死亡率。SCD-HeFT研究(目前最大规模的ICD临床试验)
标签:

健康

     

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脏病    心律失常    高血压    冠心病
    患者:心慌,气短,无力,常伴有痰,胃十二指肠溃疡。多次住院,请问心衰在家怎样用药?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北辰中医医院心内科高克俭: 
    首先要确诊是那种心脏病,然后再确诊是否有心力衰竭,和心衰的程度(Ⅰ~Ⅳ级)。    
一般心衰治疗总的原则: 
①积极治疗原来引起心力衰竭的心脏病
    发作时卧床休息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饮食清淡,必要时要低盐碱饮食。 
②积极长期控制心衰的诱发因素:
    随意增减药物,体力活动安排不当,情绪激动,妊娠,分娩,各部位的感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等。 
③口服药物: 
1)西药:
 &nb
标签:

健康

关键词:心力衰竭    冠心病    卒中    高血压病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常是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美国每年新发生的心衰患者达40万,而中国远远超过这一数字。这些患者的生活能力都受到极大限制,很多已成为功能性残疾人。近60年来,对心衰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和发展。  
    近年来,冠心病、卒中、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正在下降,与之相反,心衰的死亡率却稳步增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而心衰的死亡率反而增高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社会人群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群的老龄化;(2)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显著进步,先进而更为有效的治疗使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得以存活,数年后心功能恶化,发生心衰。 
    在发达国家的老年患者,心衰的发病率高达10%。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患者,年死亡率高达30%~40%。恶性肿瘤中,恶性黑
标签:

健康

关键词:PSG 多导睡眠监测 心力衰竭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国外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睡眠呼吸障碍发生率高达37%~61%,国内该比例为17.6%~65%,其中以陈-施氏呼吸(CSR)为表现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发生率为30%~40%。男性、低碳酸血症、房颤和高龄是CHF患者发生CSA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严重左室功能受损、B型钠尿肽水平升高也与CSA密切相关。
  临床特征及意义 CSA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若患者从呼吸暂停后的高通气状态清醒,可诉夜间阵发性呼吸
 
 
(2011-04-30 21:33)
标签:

健康

关键词:心力衰竭    冠心病    高血压    心梗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也会升高。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已经不全,却缺少心衰的典型表现或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即所谓隐性心衰,故常易被人们忽视。临床发现,这种隐性心衰约占心衰总数的一半或更多,所以若能从以下的蛛丝马迹中识别早期心衰,并给予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早期心衰有哪些蛛丝马迹 
    ——倦怠乏力、失眠烦躁。如果夜间睡眠时有烦躁、失眠,或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史者出现倦怠乏力、反应迟钝、淡漠、厌食、嗜睡或睡中常醒等症状,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这是心衰的早期 表现之一,最好去医院检查。 
    ——夜间气喘。有冠心病史,夜间睡眠必须垫高枕头,平卧后出现咳嗽气促,并常在睡眠时憋醒,需坐起来喘息一阵才能逐渐缓解,可能也是隐性心衰的表现。 
    ——脉搏快或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