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伤性体循环动静脉瘘致高血压一例

(2009-06-23 10:01:41)
标签:

健康


 病历摘要
    患者男,22岁。因头晕、头痛半年,加重伴气短水肿10天,于1994年6月6日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头晕头痛伴心悸,于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血压增高达29.3 /14.7kpa,心脏有“杂音”。给予降压治疗。头晕头痛无明显缓解,入院前10天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心悸气短,不能平卧、上腹胀、双下肢水肿。既往健康,无高血压家族史。1年前有上腹部刀刺伤史。
    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双上肢24/14kPa,右下肢37/19kPa,左下肢32/17kPa。左中上腹可见一长约10cm的手术疤痕。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以左侧为著,心率96次/分,律整,心音有力,心尖部可闻及粗糙Ⅳ级吹风样杂音。肝于右肋下3.0cm,剑突下4.0cm处可触及,脾未触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左上腹部及背部左肾区可闻及响亮的连续性杂音。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血浆蛋白、抗“O”、类风湿因子、粘蛋白、抗核抗体系列均未见异常。尿常规:蛋白(+),白细胞3~4/400,红细胞1~2/400,BUN8.2mmol/L,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尚在正常范围。尿VMA阴性,血β2-MG4.3mg/ml(正常值1.7~3.6)。X线胸片:两肺血流增多,心影增大,心胸比例为0.66,以右心室大为主,右房段延长。心电图:T波低平。心脏B超:各心腔均增大,以右房为主,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包少量积液。腹部B超:肝呈瘀血样肿大,脾不大,有腹水。肾图:左肾功能重度受损,右肾功能轻度受损,双肾排泄缓慢。
    治疗过程:入院后给予卡托普利口服,症状有明显改善,血压下降,为求根治转入血管外科。
2  讨论
    杨医师:该病例特点是患者年轻,病史短,有明显的高血压及心衰体征。除心脏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外,肾区可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两者杂音性质不同,认为肾区血管杂音为独立的改变。结合无肾脏病史;无血压骤升骤降、心悸、头痛、出汗;无多饮多尿,肌无力及麻痹;查体无向心性肥胖、多毛、满月脸、皮肤紫纹的体征可排除肾实质性及内分泌性高血压。高血压伴肾区血管杂音常见于肾动脉狭窄及主动脉的狭窄,根据病史先天性肾动脉狭窄可除外。患者年轻,肾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也很难考虑。上下肢血压分布正常,不支持多发性大动脉炎及主动脉狭窄。因为该患有腹部刀刺伤史,继而出现高血压,认为可能与外伤有关,是否局部有粘连,压迫肾动脉值得进一步检查。
    赵医师: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右心系统有明显改变:右房增大,前后径4.85cm,右室内径2.64cm,三尖瓣关闭不全,间距为0.32cm。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时,见返流血柱达右心房底部,面积16.3cm2;左心系统未见异常改变,多普勒扫查时,取样容积除在三尖瓣右房侧见有收缩期宽频外,余处均无异常。俯卧位从背部行B超检查时显示,右肾及周围正常,右肾较左肾小(右肾9.7cm×4.8cm,左肾7.6cm×4.2cm),且形态失常。在左肾上极有一椭圆形无回声区,最大直径3.5cm,向下延伸与左肾静脉相通,呈瘤样扩张。经用彩色多普勒扫查,证实该暗区为静脉血流,即为左肾静脉扩张。右侧卧位,横切肾门区见左肾动脉内径变细,可见五彩湍流血柱,最大流速0.5吗m/s,说明左肾动脉受压变窄。该处扫查未见实质性肿物。考虑系外伤后所致肿瘤,并压迫肾动脉致高血压。
    王医师:报告DSA造影结果: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入7F腹主动脉造影,导管于第一腰椎水平以18mL/s流速注入造影剂,见腹主动脉及两侧肾动脉均显示良好,以第三腰椎水平见肠系膜上动脉有一异常分支沿椎体左侧向上走行,在于肾下极重叠处呈瘤样扩张。更换导管后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导管插入病变血管造影见扩张血管在腹主动脉前方引入下腔静脉,行选择性左肾动脉造影,见左肾动脉主干无狭窄,仅见肾下极部分血管变细,实质期显像较淡。X线印象为左腹膜后外伤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压迫左肾下极。
    卢医师:① 该患有左上腹刀刺伤史,左上腹及左肾区可闻及响亮的连续性杂音,腹主动脉DSA造影显示有外伤性体循环动静脉瘘形成,故外伤性动静脉瘘诊断成立。据文献报道后天性动静脉瘘多数是由外伤引起的。部分动脉血流经短路直接进入静脉系统而产生高动力循环,增加右心负荷。这解释了为什么该病例高血压,但左心改变不明显,而出现右心房、右心室明显增大、右心衰竭,肺血流量增多等临床征象。② 肾血管型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许多内在和外在的损伤都能影响肾血流量,从而导致高血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因主要见于动脉硬化、内膜纤维化、肌层增生、弹力层纤维化、多发性大动脉炎等这些内在因素,而像该病例由于肾外瘤形成动静脉瘘压迫肾脏,影响肾血流,从而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较少见。一般动静脉瘘常在动静脉相通口处形成动静脉瘤囊压迫周围组织。本例正是这样,由于动静脉瘤囊的形成,压迫了肾脏,导致肾血管的狭窄,从而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内科住院期间服用卡托普利后血压下降,恢复正常支持这一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