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国际心血管病杂交技术研讨会
Hybrid
杂交技术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编者按:国际心血管病杂交技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18-19日在北京国际饭店成功召开。来自海内外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杂交”技术的最新发展和经验成果。会场坐无虚席,学术气氛十分浓烈,代表们认真听讲并发表提问。心血管网作为独家媒体进行参与报道,并请在场专家对此次研讨会召开的意义以及“杂交”技术的发展前景作精彩描述!
高润霖教授:心血管疾病杂交技术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时间,它利用了心血管外科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影像学完美的结合,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的减少患者痛苦和创伤,促进患者的康复。 一站式杂交技术的意义在于打破了过去学科之间的界限,现在大家在一起来完成一个手术,最后达到治好患者的目的。杂交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一样的,中心目标是为了解决疗效好、痛苦少的问题,患者受创伤少,恢复快。只要有这样的目标,发展前景都是很好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10年以前就开始了杂交技术的临床应用,比如外科跟放射科合作,外科跟内科进行搭桥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杂交治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这方面走在前沿,不但是国内、在国际上开展的也比较早,对于推动这项技术的开展、交流经验方面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胡盛寿教授:国际心血管病杂交技术研讨会将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具有影响力的会议。杂交技术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尤其在近几年开始出现一个非常突出的变化,那就是杂交导管室新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了观念。特别是在复杂先心病、大血管领域、冠心病领域等人们都进行了开拓的探索。1997--1998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了第一例冠心病的杂交治疗,在国内我们建立了第一个杂交手术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主办了这样的命题。
这项技术代表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首先,现代医学的发展,随着基础和临床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整个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所谓杂交技术,核心内容体现有以下几点,一、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过去内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放射影像诊断以及外科手术,都是让患者到不同的学科和医生面前接受诊断,现在设立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内科和外科医生结合到一起为患者服务。
二、体现了以疾病为主题的主线。从预防开始做起,不仅治标还治本。杂交技术更趋向于以疾病为主线,配合治疗。不是单个的以学科代表,各自为政。
三、体现了病人治疗的效益原则。首先,对病人来讲安全第一。用最好的疗效、简洁的方式、低廉的价格为病人提供好的治疗。减少病人的重复住院和多重治疗。
我相信本次大会不仅仅介绍了杂交技术,更传递现代医学发展的一种理念,为未来的学科发展展示一个新的事业。参加这次盛会的都是活跃在世界各地的顶级专家,她是一个高水平的研讨会,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杨跃进教授:国际心血管病杂交技术研讨会的召开很及时,在世界都处于领先的地位。现在治疗心脏病不外乎三种方法,药物治疗、外科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介入治疗和搭桥治疗是根本,疗效好。但是,无论是外科搭桥还是支架植入,都有单独应用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单独搭桥手术或单独支架植入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此时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叫杂交技术,而且疗效比各自均更好,真正做到疗效最优、安全最高。可见,杂交技术的主要优点就是能够解决外科和介入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的病例,而两个技术结合起来,采取最佳组合,优势互补,使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疗效。
杂交技术在心脏病治疗领域内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技术。目前国际上开展得不多,只有几家医院在进行杂交治疗。及时地组织这个研讨会,对进一步更新观念、联合介入和外科优化治疗解决特别的疑难病例,有很重要的作用。
吕树铮教授:杂交技术是针对做介入或者是做搭桥都有困难一些患者,或者是患者心肺功能不太好。这样就需要一种严格的组合技术来为患者解决急需解决的心脏疾患。杂交的方法可以给患者提供更多的有效的选择。为患者尽可能做到完全的血液重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技术平台,对冠心病患者完全血液重建,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是有益的。介入和外科治疗这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是相得益彰,对患者更有利,但是,另一方面也对我们的医院和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个人认为恐怕不能够广泛地开展这项治疗手段。因为技术方面的要求很高,必须是内科和外科的技术力量都比较强的才能够开展。
葛均波教授:我在六、七年前做过杂交的手术,对一些高危的、介入治疗不能完全血管化的病人,做搭桥手术风险很大,这时选择做杂交手术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手术时机选择很重要,先做搭桥,之后再做支架,如果先植入支架,有风险存在,需要抗血小板,术后病人会出血。杂交手术对危重病人来说是个不错选择。
杂交技术虽然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了,但是这次杂交技术研讨会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汇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能推动国内杂交技术的发展。这次会议的意义非常重要。
陈韵岱教授:杂交技术目前在冠心病的治疗当中越来越细化了,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要求安全性可靠。对于一些外科和内科都不容易解决的情况就需要有一些新的治疗方式,杂交治疗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对于介入治疗没有办法完全血运重建化的一些病人,例如前降支堵塞,如果我们不能够把它完全开通而只是处理了一些其他的血管,这样病人的获益就大打折扣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先通过介入的方式把其他支血管处理完之后再用外科的微创技术来治疗前降支,那么病人就会得到最大的获益。另外,对于某些病人完全采用外科血管化,手术的风险会比较大。比如有脑血管、肺部功能或者肾脏功能和肝功能问题的病人,施行外科手术时,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相对都比较高。我们为了降低病人的手术风险,一部分进行介入干预,一部分进行外科手术,通过这种杂合治疗可以比较好地解。
陈纪言教授:杂交技术是指镶嵌技术或符合技术,这种理念不仅应用在冠脉血运重建领域,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有应用。比如先心病治疗领域中对于主动脉狭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有人评价这种技术为“相嵌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发挥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两者的优势,尽量避免两者的不足。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这项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是有一定的适用人群的,对于病例是要有所选择的,并不适宜像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一样普遍推广。
但是,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对于这些适用于杂交技术的病例来说,这样的“相嵌技术”的出现,无疑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很好的选择。杂交技术的出现是对现有的临床治疗手段的一种完善和补充。希望相关医生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通力合作,扬介入治疗和搭桥技术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为这些适用于杂交技术的病例患者造福。
蒋世良教授:据了解,目前全国几个规模比较大的心血管中心已经在筹备建设杂交手术室,例如安平医院,广东省医院等。杂交手术室的要求相当严格,主要问题是空间布置,各种设备必须有机结合,尤其是影像传输系统的布局与安置。此次研讨会上重点介绍了杂交手术室和影像的关系,因为有影像学的技术支持,医生才能准确的实施治疗方案,这其中包括磁共振,其系统要求十分严格,要求金属物品不能进入手术室,而目前国内转送病人床都有磁性,不适合应用,但这个问题将会随着杂交技术的不断发展迎刃而解。将来的趋势是,杂交手术的平台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在结构上,将会越来越完善,图像更加清晰,诊断更加准确,技术更加娴熟,不断向前发展。
郭伟教授:血管疾病的杂交手术指的是将外科手术与血管腔技术结合到一起对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杂交技术可以在多种疾病上应用,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脉疾病、大血管疾病、中小动脉疾病等。
从大血管扩张性疾病的角度来讲,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一经出现便是杂交技术的体现。目前主动脉杂交技术更多的开始体现在两个部位,一个是胸腹动脉瘤,另一个是主动脉弓部累及头臂分支血管的动脉瘤或夹层。之所以在这两个部位应用较多,是因为过去的腔内技术无法解决分支血管重建的问题,通过外科技术手段重建内脏和弓上分支血管创造锚定区从而使腔内技术能够进行。尽管杂交技术结合了传统外科,但其优越性不容忽视,因为杂交技术与真正纯粹的外科手术相比仍降低了手术创伤、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杂交技术进一步拓宽了腔内技术的手术适应症。但我依然认为主动脉杂交技术目前只是腔内技术的一个过渡阶段。随着腔内技术和器材的发展,复杂的疾病形式将能够通过更微创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但这将需要很长的时间。
|
杂交技术研讨会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这个会议主题非常新颖,也很前沿。虽然实际上的杂交手术早已开展,但仍然没有很好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杂交技术需要同时掌握外科技术和腔内技术的医生,这类医生更可能设计良好合理的手术方案。否则需要两类医生共同配合。血管外科医生具备这样的素质,可以单独完成此类复杂的手术,因此,对血管外科来说,杂交技术是一个很好的学科发展的契机。
孟旭教授:杂交技术反映了内外科结合治疗的趋势,也反映了内外科技术的发展。杂交技术最大的的特点是小创伤,在小创伤的状态下能有更完美的治疗效果,这实际上也是病人的一种要求。
外科医生和心脏内科医生相比有两大特点,一是心脏内科医生相对来说学习曲线较短,而心脏外科医生学习曲线较长;二是心脏外科病人面临病情比较重,治疗技术上复杂性比较高,风险较大。
从杂交技术角度来看,杂交技术能够减轻病人手术的风险,使外科更小创伤化,同时使外科医生接近介入治疗领域。作为外科医生,应该懂得介入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做这方面的训练,应该交叉学习。我在设想,在10年、15年以后,一个好的心脏科医生应该同时具备心脏外科和心脏内科的基本技术,杂交技术会引导我们走向这一点。因为心脏内科医生学习曲线短,外科医生以后要再掌握介入治疗的技术相对容易一些。外科医生掌握心脏内科的技术,对提高整体素质、对心脏疾病技术和理念的掌握非常有帮助。也许15年、20年以后不会分心脏内外科了,心脏科医生会做外科手术同时也会掌握介入技术,但不排出每一个人会有侧重,这是杂交技术给我带来的启示。
赵强教授:杂交技术从80年代开始应用于冠状动脉的血管重建以后,奠定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经延伸到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心律失常等各种心脏疾病领域的治疗。这是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共同提高的一种方式,将来我们面临的病人是越来越小,或者是年龄越来越大,或者病情越来越严重,这些病人,无论从内科角度,还是从外科角度,都会碰到技术上的问题,杂交技术能够大幅的减少外科的创伤,所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国家从2007年开始组建一站式手术室,另外,在中国引进机器人手术,将会给我们中国的心脏外科和杂交手术技术的开展带来一个新的篇章。
|
李守军教授:此次杂交技术研讨会召开的十分成功,大会请来很多国际著名专家来和我们共同交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医院作为中国心脏外科技术发展的领头羊,应该继续开展这项技术和一些新的工作,带动中国在先心病、尤其是Hbrid技术方面的发展,争取赶超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
文章来源: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tabloid/2008/12/temp_27470.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