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心力衰竭也称顽固性心力衰竭,指心功能Ⅲ-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严格卧床休息的基础上,经适当而完善的强心治疗、利原治疗、血管扩张剂治疗和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及消除合并症和诱因后,临床症状仍未得到改善甚至恶化,被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
1
病因与诱因
大面积心肌损伤:如大面积心肌梗死(使死面积>左心室的40%)、多次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心肌广泛缺血、室壁瘤、弥漫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
心脏机械性损伤:如心脏瓣膜严重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瓣膜撕裂,乳头肌或健索断裂、室间隔穿孔等。
肺栓塞:可诱发肺动脉及支气管痉挛,常伴心动过速,且误诊率较高,误诊或漏诊未能及时治疗或出现反复栓塞,可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外因素:风湿活动,肺部感染、严重缺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糖尿病、肝肾疾患、贫血、严重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低钠)、酸碱平衡失调等。
洋地黄中毒、利尿过度:洋地黄中毒损害心肌收缩力,利尿过度除引起电解质紊乱外,还可造成血容量不足,均可加重动力衰竭。
心律失常:严重心动过缓、顽固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钠盐摄入过多:可加重体液潴留,并可减弱利尿剂的治疗作用。
2
诊断要点
难治性心力衰竭往往兼有左心和右心衰竭,有心率增快、顽固性水肿、倦怠、四肢厥冷、紫绀、脉压小、少尿、低血钾或稀释性低钠血症等。血流动力学检查示左心室充盈压明显升高,心脏指数常<2.0L(min·m2)-1,周围血管阻力升高。但诊断难治性心力衰竭最重要的是诊断诱发因素,找出诱发因素才能进行正确的治疗。
3
治疗
治疗原则首先是明确造成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并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第二是治疗加重心力衰竭的因素和并发症;第三是明确有无可以手术纠正的心脏疾患;第四是重新复核以往的治疗方案;第五是采取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措施。
3.1
针对病因的治疗
控制肺内感染、风湿活动,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低氧血症,低钾者静脉补充氯化钾,同时应给予硫酸镁(2.5-5.0g加入250ml液体。每日1
次),严格限制钠盐摄入,积极治疗各种心外疾病。
3.2
明确是否存在可以手术纠正的心脏疾患
如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左房黏液瘤、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室壁瘤等。
3.3
强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