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莲塘浮生》(213)改变福州历史的两件大事
(2022-05-17 00:14:45)
标签:
郑和下西洋五口通商福州三坊七巷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213)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二一三,改变福州历史的两件大事
上一章说到,福州吉庇巷西口、光禄坊东口上的那座大奶庙(临水宫),给人解签的高先生,真名林皓民,是1927年上海四一二大屠杀黑名单上的人,是那场大屠杀的漏网之鱼。
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和新军阀制造的、针对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及其支持者的血腥屠杀事件。
大屠杀之前,蒋介石跟共产党、国民党左派的矛盾已经激化,但后两者都将这些矛盾视为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万万没想到蒋介石来了个拔刀相向。
昨天还是亲密合作的北伐战友,4月12日凌晨突然反目成仇,痛下杀手。
蒋介石的目的明确,手段血腥残忍,枪毙、活埋、砍头……各种虐杀。
一夜间,上海城血流成河。
四一二大屠杀并不仅限于1927年的4月12日。
那天只是一个开端,是蒋介石跟共产党翻脸的开端。
也是蒋介石掘国民党坟墓的开端。
本来手无寸铁的共产党,就在当年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从那一天开始,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党,以共产党为敌,只要抓到共产党就杀。
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是1927年6月被捕的,7月4日被杀,在上海龙华监狱里被乱刀砍死。
没有人性。
蒋介石更没人性,下令不准收尸,命人将陈延年抛尸黄浦江。
陈延年的弟弟陈乔年1928年2月被捕,6月被杀。
这回都不用蒋介石下命令,底下人直接就将陈乔年抛尸黄浦江。
现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里,陈延年、陈乔年的墓是衣冠冢。
四一二大屠杀,蒋介石让上海青帮流氓打头阵,蒋介石的“国民革命政府”在青帮之后行动。
上海青帮里,有个人是林皓民父亲的生死之交,董雷佑。
董雷佑,父亲姓董,母亲姓雷,董家雷家都庇佑他。
这个名字在上海人那里应该是不错的名字,至少没什么问题。
可是拿福州话来说就大有问题了。
“雷佑”跟福州话的粗口“朘鸟”谐音。
朘,普通话有两个读音,jun、zu。
读jun时,字义是:剥削。
读zu时,字义是:男子生殖器。
《说文解字》曰:“朘,赤子阴也。”
四川话里的那个“锤子”,本字是“朘子”。
鸟,单独念的时候,福州话读zeu。读出来有点像英文乔拜登里的那个“Joe”。
鸟,单独存在的时候,福州话的字义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指飞禽。
但是,“鸟”字后面再来一个“鸟”字,就变了。
鸟鸟,指的是小男孩的那话。
鸟鸟囝,跟鸟鸟一样。
脧鸟,福州话读音是:loi iu。
朘的福州话读音,应该是普通话zu的福州音。
福州话里,朘鸟=JB。
福州话里,朘鸟指=人手的中指,全世界,竖中指就是骂人。
福州人讲“朘鸟款”,跟北方话的“吊样”、“JB样”一个意思。
若董雷佑只在上海生活便没事,可他偏偏就到了福州,1922年,他在福州南台三保住了将近一年。
跟福州当地人交往中,有人告诉他,他的名字有问题。
这个人就是林皓民的爹,林景才。
林皓民的爹林景才也住在三保。
三保就在现在的福州白马南路西边,地处福州的“十里洋场”。
我在本书179章讲过,昔日福州的十里洋场就在台江上下杭(也叫双杭)一带。
(上图:三保与上下杭及中平路的地理位置关系。)
福州从明代就开始繁荣。
记得吗?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从江苏集结一路南下,都是在本国的海上行船。到福州长乐的太平港之后,才开始向外洋进发。
郑和下西洋对促进福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里,有两件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福州的发展。
一个就是明代1405年开始的郑和下西洋,另一个是清代1842年的五口通商。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朝廷的自主行为,五口通商是清朝朝廷被外国逼着干的。
这是改变福州历史的诸多大事中的两件。
所以,明清民三代,福州拥有全国最大的茶叶、木材、稻米等农林产品市场。
因为,福州以北的闽北大量出产农林产品。
武夷山名茶大红袍,明代就有了。
大红袍名字的故事就发生在明代。
那个时候,物流全靠河海,所以大码头就是物流枢纽。
台江双杭一带闽江边就拥有大码头,帮洲、三保至鳌峰洲一线有好几个码头。
福州城里的三坊七巷,住的多是达官贵人,而台江闽江边的双杭三保一带,住的多是富商大贾。
林皓民的爹林景才就是木材商人。
过去,木材贸易是福州仅次于茶叶贸易的大生意。
来自闽北山区的木材,在山区结成木棑,运到水边,沿着溪涧、闽江放棑,顺流而下,前往福州。
【插播一下】
程老汉的高中老同学赵老师指出,木棑、捎棑、放棑,“棑”字是木字旁而非提手旁。
查了一下,果然!
《集韵》曰:棑,桴也。
棑,用竹子或木头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也指扎成排的竹子或木头,便于放在水里运走。
【插播完】
负责放棑的工人叫“捎棑工人”。
现如今,不少人会占据街道一侧停放汽车,那时候,整个建瓯县没有一辆私家车,占据街道一侧的常常是一堆一堆的原木。
原木就是砍伐下来、只削去枝杈的木料。
这些原木从山里运出来,先在城里或城郊的路边堆放着,要等到丰水期才能将它们放棑放到福州去。
许多建瓯人就去“敲柴片”。
我小时候干过这事。
先自制工具。
拿一枚铁钉母(大铁钉),拿火钳夹着,将铁钉的尖头伸进烧火的炉膛烧红之后,夹出来放石板地上拿铁锤砸扁,使铁钉变成木工凿那样。
(上图:木工凿与铁钉母示意图。)
拿着这土制的“木工凿”,外加一把铁锤,去路边原木堆,把树皮从原木身上一片一片地“凿”下来。
这就是“敲柴片”。
柴片敲来干什么?
拿回家,当柴烧啊。
难道原木的主人不管吗?
我小的时候满街堆放的原木没有具体的主人,主人就是国家。
但是有具体的负责人:捎棑工人的单位。
他们的单位叫:木材转运社。
木材转运社的上级是县林业局。
他们也不管。
只要原木还在,树皮随便凿。
捎棑工人转运的是一根一根的原木,有没有树皮都算数。
福州收货的那一头、原木的买方,他们也不看有没有树皮,只查验多少根原木,每根有多长,胸径有多大。
说实话,没树皮的原木反而是最好的。
因为,树皮派不上任何用场。
所以,山上伐木时,本来就有一道工序是剥树皮。
只是,有时候处理得粗糙,没处理干净,这些“残余”的树皮就成为建瓯人家里的柴火。
若木材从建瓯出发,就顺着建溪一路向南,经南平进入闽江,顺闽江一路漂到福州台江。
(上图:放木棑示意图。)
福州的收货方就是福州的木行。
林皓民的老爹林景才就是下杭“景晟木行”的老板。
福州的木行,上游是闽北的山主/林主,下游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木材采购商。
上游走的是内河。
下游走的是内海,前往福州南北两个方向的沿海港口。
在福州的木材采购商人数众多,来自全国各地,部分采购商还形成了行会组织木帮。
在福州的木帮大致分为南北两帮。
南帮商人主要来自泉州,他们采购的木材从福州向南发往泉州和台湾。
北帮商人多来自上海和宁波等地,他们采购的木材从福州向北发往浙江乍浦,再转运到上海、天津等北方地区。
董雷佑就是由北帮木帮从上海派来监管生意的马仔。
木帮的马仔,自然要跟福州的木行打交道,这里面就有林皓民的老爹林景才。
中国人打交道的办法就是请吃和吃请。
董雷佑在当时福州的“十里洋场”中平路的不同酒楼办了几次酒,其中第二次在浣花庄酒楼办,那次客人中有景晟木行的老板林景才。
(上图:中平路浣花庄酒楼内部。)
林景才为人爽快,请教了董雷佑的大名之后就大笑,说:“你姐哥大名虎纠话不好听。”
林景才说的是福州口音很重的国语,意思是:你这个大名福州话不好听。
董雷佑问:“有多少难听?”
林景才指着自己肚脐以下三寸的地方说:“我们虎纠话,雷佑就是男冷的姐哥。”我们福州话,雷佑就是男人的这个。
在座的另一个福州老板用福州话说:“伊俪是姓孙固殆。”他若是姓孙还糟。
林景才翻译给董雷佑听:“他说,你如果姓孙更不好。”
林景才解释说:“孙,很像吮。”
董雷佑历来觉得自己的名字蛮好的,没想到来福州变成个JB,既意外,又扫兴。
不过他很感激林景才。
他来福州也有些日子了,林景才是第一个跟他直言不讳讲他名字问题的人。
他觉得林景才可交。
就跟林景才做了很多生意。
后来他在福州都不跟人讲自己的名字,只说自己姓董:“你叫我老董可以了。”
所以他在福州的许多熟人朋友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这老董,在福州做了一件事,害自己差点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