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莲塘浮生》(212)林方正听说林皓民被捕就知不妙
(2022-05-16 00:12:10)
标签:
福州三坊七巷佛跳墙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212)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二一二,林方正听说林皓民被捕就知不妙
话说,1933年7月的一天,福州吉庇巷人为有肉绒店的老板林方正和老板嫂严氏发现,来做家访的吴先生吴雅茹,是林方正族叔林皓民的遗孀。
林皓民是共产党人,1929年底在吉庇巷西口对过、光禄坊坊口的大奶庙(临水宫)里被捕,不久后被当局杀害。
本书主人公程天尺和他的父母,当时正在大奶庙里求签算卦,给他们解卦的正是林皓民,当时他自称高先生。
他们一家目睹了林皓民被捕的全过程。
林方正夫妇第三天才知道。
本来,林皓民跟他们约好,当天傍晚大奶庙关门之后,他要来林方正的肉绒店一趟,来买东西。
不是买肉绒,而是来买油炸猪皮。
人为有肉绒店不光卖肉绒,还卖油炸猪皮、猪油以及猪油渣等副产品。
做肉绒要用瘦猪肉,但肉绒店原料用量大,只能整扇整扇地买,连带肥肉和猪皮一起买。
肥肉和猪皮都不能制作肉绒。
那肥肉就拿来熬油,单卖。
熬油之后有油渣,油渣捞起来沥干,单卖。
猪油渣可好吃了,比炸薯条好吃多了。
那猪皮就做成油炸猪皮,单卖。
油炸猪皮可以做成许多菜肴,福州人最常拿它做猪皮酸辣汤。
猪皮酸辣汤做法很简单。
将油炸猪皮用清水泡发两小时左右,等它软了拿出来切成条。
来一个番柿(西红柿),切成丁。
再来几朵黑木耳、香菇之类,泡发之后黑木耳切成丝,香菇切片。
准备姜丝、葱花。
来一个鸡蛋,搅成蛋液。
来少许番薯粉,加清水和成番薯粉浆水。
起锅烧油,下姜丝和一小部分葱花,剩下大部分葱花放到汤碗的碗底等着。
番柿下锅翻炒。
香菇、黑木耳、猪皮下锅翻炒。
浇清水,盖锅盖,大火烧开。
加醋。
加调好的番薯粉浆水,搅一搅。
加蛋液,搅一搅。
加虾油(鱼露),加味精。
起锅。
汤碗的碗底里,葱花已经等了很久了,猪皮酸辣汤就浇在那些葱花的身上,将葱花淹没。
搅一搅,碗底的葱花就会渗到猪皮酸辣汤的各个部分。
这些葱花,既能保持新鲜的葱香,还呈现出新鲜的绿,和新鲜的白。
呕买尬,忘记了,酸辣汤,酸辣汤,忘记加辣。
该打,这么重要的事给忘记了。
加的是胡椒粉,起锅之前加胡椒粉,搅一搅。
这道菜名曰酸辣汤,其实酸辣汤里的那个“辣”,是胡椒粉冒充的。
福州人吃不了辣椒,只能来点胡椒粉,“假装”吃辣。
话说八闽地方,福州以及福州以南的地区,人们不大能吃辣。
厦门有一种辣椒酱竟然是甜的,加西红柿做的。
不敢恭维。
福州以北,正北的南平、西北的三明、东北的宁德地区,人们喜好吃辣。
越往北、越靠近江西的地方,人们越能吃辣。比如光泽县、浦城县,那里的人无辣不欢。
程老汉在闽北建瓯长大,年轻时颇能吃辣,能够生嚼朝天椒,所以看到老家福州的亲戚拿胡椒粉蒙事就觉得很好笑。
这两年不知什么原因,程老汉现在吃辣椒会被辣椒呛到咳嗽。
疫情之下,程老汉在公司食堂里吃饭,吃着吃着咳嗽起来,吓煞同在食堂吃饭的同事。
程老汉赶紧解释:“不好意思,老家伙吃呛到,不是阳了,不是阳了。”
只好放弃辣椒,也拿胡椒粉骗自己,彻底变回福州人。
这可能就是返祖现象。
还有一样得强调:福州猪皮酸辣汤必须要放糖,是甜口的,程老汉不喜。
传统福州人什么菜都放糖,简直受不了。
林皓民爱死了甜口的猪皮酸辣汤。
他一家人都爱。
1929年年底林皓民被捕的那天,本来跟林方正约好,半晡转暝(傍晚下班)会来肉绒店买猪肉皮。
转暝=傍晚下班。“转暝”字面的意思是回家吃晚餐。福州话里,转=回(家),暝=晚餐。
若是中午下班,那就是“转昼”。昼=午餐。
结果那天,半晡(傍晚)了,林皓民没来。
半晡过了很久了,天暗了……林皓民没来。
第二天也没来。
第三天,林方正觉得有点不对,就上巷口的大奶庙去打听。
这一打听,林方正吓死了,大奶庙的人告诉他,高先生被捕了。
林方正夫妇早知道林皓民是共产党,也知道林皓民改了名换了姓,所以林方正到大奶庙打听的是“高先生”。
那庙里的人告诉林方正:“高先生老昨日乞警察哥搦去了。”高先生大前天给警察哥抓去了。
程老汉讲过,福州话的“昨日”等于普通话的“前天”。“昨天”,福州人怎么讲呢?昨暝。而“老昨日”,是“大前天”。
林方正听说林皓民被警察抓走,心里不停地叫苦:“仱沉了(现在惨了),仱沉了”。
他知道大事不好,家都没回就赶去东街口的聚春园,找昔日的师兄弟,让他们去公安局打探情况。
聚春园这种大酒楼,从它成立的那一天开始,服务对象就以有钱有势的人为主。
复习一下。
聚春园的前身是建于1865年的三友斋。
为什么叫三友斋?因为是三人合股开办的,其中一友是个绍兴师爷。
师爷就是衙门官员的幕僚。
有师爷入股,必然使三友斋成为衙门“招待所”,接待各路官员,公款吃喝大大的有。
还有那有求于官员的有钱人,也在这里请吃。
当时的福建布政使(相当于常务副省长)、吃货(那时的说法是“美食家”)周莲就是在这里吃请的时候认识了三友斋的大厨郑春发。
后来,那位绍兴师爷告老还乡去了,他所持三友斋的股份就转卖给三友斋大厨郑春发。
再后来,郑春发将三友斋全部盘下,这就有了聚春园。
三友斋改名聚春园也是布政使周莲给起的。
聚春园的名菜佛跳墙就肇始于周莲。
周莲的下级官员请吃,周莲去下级官员家中吃请,发现了这坛佳肴,就跟已经是自己家厨的郑春发先模仿后研发。
佛跳墙的本名“福寿全”就是周莲给起的。
福寿全在福州话里跟“佛跳墙”谐音,于是有了花名“佛跳墙”。
也就是说,来聚春园的食客非富则贵。
林方正在聚春园工作过很多年,知道通过聚春园的食客找公安局很容易。
话说,中国的第一个警察机构出现于清末,张之洞1902年在湖北设立的武昌警察总局。
辛亥革命之后,北洋政府在京师设立警察厅,各地以京师为标准,在省会和重要商埠成立警察厅,在次要商埠设立警察局。
1922年2月,广州市长孙科改革市政,广东省会警察厅改为广州市公安局。中国首次出现“公安局”这个名称。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把“公安局”这个名称带到了北方。
192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各级警察厅局一律改称公安局。
1937年1月,各级公安局又改回旧名,叫警察局。
后来,国民党把“警察局”这个名称带去台湾,沿用至今。
而就在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延安市公安局。
随着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胜利,“公安”这个名称从延安带到中央、推至全国,沿用至今。
第二天,林方正去聚春园听信,师兄弟告诉他:“侬无去了,搦裡去第二日就刣去了。”人没掉了,抓进去第二日就杀掉了。
刣,普通话读zhng,福州话读tai,意思是屠宰、宰杀。
林方正难过得说不出话来。
他很痛悔,那天皓民没来买猪皮,第二天他就该去找皓民的,不该等那么多天。
其实,就算他第二天就知道林皓民被捕并且马上去找关系疏通没有用,也一样救不了皓民。
林皓民案件是“钦案”,衙门里谁都不敢徇情,那是杀头的罪。
林皓民,是1927年上海四一二大屠杀黑名单上的人,是那场大屠杀的漏网之鱼,一经确认身份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