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鹤麟
程鹤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84
  • 关注人气:38,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莲塘浮生》(211)您相信宿命吗?

(2022-05-11 00:17:41)
标签:

林则徐

妈祖

林默娘

三坊七巷

福州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211)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二一一,您相信宿命吗?

 

话说,1933年7月的一天,福州光禄坊道南小学一年级的级任老师(班主任)吴雅茹到学校附近的吉庇巷人为有肉绒店做家访。

肉绒店老板林方正的长子依平(林庆平)是她班级的学生,一个资优生。

到资优生的家里进行家访,老师和学生家长都很开心。

老师是来夸奖学生的,学生家长特别受用。

并且,学生家长会反过来感谢老师教育得好,说一些“孩子就靠好老师教”之类的话,等于就是表扬老师。

老师也很受用。

刚见面时吴雅茹讲的是国语,但她讲了几句之后就放弃了。

为什么呢?

因为她发现,对方,林庆平的父母,他们脸上虽然都堆着笑容,但眼神里却都带着很大困惑,嘴巴只张着帮助堆笑,没词儿。

林方正夫妇这辈子就没说过官话。

他们没参加过任何需要讲官话的社会活动。

他们的社会活动就是听福州评话、看闽剧、去乡下做半段。

做半段是福州农村中元节前后举行的互相请吃吃请的大节日,绵延一两个月。

这些场合都只讲福州话,没有官话什么事。

林方正过去的职业是厨师,只在厨房里待着,不跟食客接触。

不管酒楼里的来了多少“两个声”食客,基本上都跟他无关。

万一有“两个声”食客吃到欢喜处,非要见厨师,林方正也只需要到餐厅来露个面、跟“两个声”陪个笑脸就行。

“两个声”就是北方人。

北方人说的话跟福州人说的话不同,福州人以“两个声”谓之。

林方正自己创业办了这间人为有肉绒店之后,做买卖也不需要说官话。

当然顾客里面肯定会有“两个声”。

浙江人郁达夫就在这附近住过,说不定就来过他们这里买肉绒。

没关系,比划就行了,配合简单的福州腔官话:“姐哥(这个)?喇哥(那个)?”“牛娘(6两)?续娘(4两)?”

三坊七巷,不仅有“两个声”,还有“三个声”的外国人呢。

不好意思,福州话没有“三个声”这个说法,这是程老汉自己此时此刻现编的。

福州人用“番囝”、“番囝哥”、“番囝婆”来指称外国人。

2014年,福州媒体报道,英国有人拍卖了一本旧影集,20多张1930年的老照片,是当时居住在黄巷的一个英国女人在福州拍摄的照片,其中一张是这位英国女人自己在黄巷家中的留影。

估计她是一个人住。

因为,那张个人留影↓,看上去像是利用照相机定时器拍的自拍照。

遇到番囝哥、番囝婆来光顾肉绒店,也可以靠比划配合简单的英文单词就行了:“离许万(This one)?瘌头万(That one)?”

如此这般可也。

可是遇到儿子的老师家访,林方正夫妇的“姐哥、喇哥”就不够用了。

林方正夫妇满头大汗。

吴雅茹老师赶紧放弃国语交谈,改成福州话交谈。

宾主双方都松了一口气。

林方正夫妇如蒙大赦。

林方正的老婆严氏不忘赞叹说:“吴先生汝福州话讲野好啊!”

吴雅茹:“我福州侬,屈厝礼透底都是讲福州话。”我福州人,在家里从来都是讲福州话。

这下子宾主交谈的气氛就从“亲切友好”变成“热络无拘”了。

聊着聊着,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林方正的老婆严氏突然问吴雅茹:“吴先生,我见觉汝真熟面,真像旧底着底呢见过汝。”我觉得你很面熟,很像从前在哪里见过你。

严氏又转向自己老公,问:“依正,汝看是伓是?”你看是不是?

林方正端详着吴雅茹,使劲地回忆,说:“正是正是,熟熟面。”

吴雅茹也端详着林方正夫妇,也使劲地回忆。

林方正突然想起来,压低嗓门神秘地问:“汝是伓是皓民厝其家婶?”你是不是皓民家的婶婶?

听林方正这么问,吴雅茹不由得一怔,也低声问:“汝两其会八皓民?”您二位知道皓民?

吴雅茹这等于是承认自己是皓民的妻子。

“其”作为人称量词是很古的用法,秦代以后就渐渐不用了,但至今还保留在福州话里。

“其”相当于普通话表敬意的人称量词“位”。

普通话“你们两个人”,福州话是“汝两隻人”;普通话“您二位”,福州话是“汝两其”。

听到吴先生的问话“汝两其会八皓民(您二位知道皓民)”,林方正夫妇都连连点头。

严氏说:“皓民是侬家其家叔。”皓民是我们的家叔。

林方正说:“正是,我水部莲宅其,皓民是我家叔。”

水部是福州城东的一个地方,1930年代属于城乡结合部。

莲宅是水部的一个村。

翻译大师林纾就是莲宅人,但林方正跟林纾不是同族。

林纾是明末南京林氏迁居福州的第9代,而林方正的祖上很早很早就来到福州。

福州,林姓人口密度很高,有说法称是全国最高。

但虽然都是同林人,此林彼林不一林。

有东晋时期入闽的,有唐高宗时随陈政入闽聚居漳州的,有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兄弟从河南光州入闽的(闽侯程氏是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的),还有宋初由房州辗转入闽聚居闽西的。

林则徐的入闽始祖是东晋初年入闽,担任福州太守的林禄。

林方正的入闽始祖也是同一个林禄。

东晋是很古早的年代,东晋的福州太守林禄的子孙后裔,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已经在福建各地开枝散叶。

比如林则徐的祖宗祠堂就在福清市海口镇岑兜村。

而他们更早的祖宗在莆田,跟妈祖林默娘是同一个祖宗。

换言之,林则徐跟妈祖是宗亲。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林则徐不论在哪里做官,只要有天后宫,他一定会去行香祭拜。

他们这一支林氏叫“莆田九牧林”。

莆田,普通话读音:pú tián;福州话读音:puo lian。

林则徐的五代祖林学弢,从福清迁居福州。

林学弢应该是比较有钱的,所以才能从福清乡下迁到省城。

林则徐不是一生下来就住三坊七巷的。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富人区。

而林则徐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

当时他们住在福州左营司的祖屋里,按他父亲林宾日的说法,那祖屋已是“破屋三椽”。

我这支秃笔,又滑去开小差了。

收回来。

回到1933年7月那天的吉庇巷,人为有肉绒店。

那肉绒店老板林方正和老板嫂严氏对家访老师吴雅茹说,吴雅茹的丈夫皓民是“侬家其家叔(我们的家叔)”。

看官或问,这位吴雅茹老师,才30出头的样子,她丈夫是年过40的林方正的叔叔?她丈夫那么大年龄吗?

非也非也。

复习一下,农村族人,按辈分不按年龄称呼族人。

林方正姓林,林方正的本族叔叔皓民自然也姓林咯。

林皓民,各位看官想起来了没?

对,就是吉庇巷巷口、光禄坊坊口那个大奶庙(临水宫)里解签的那位高先生。

复习一下。

话说1929年底的一天,闽侯县甘蔗镇农民程由刷一家三口在那座大奶庙里抽签,遇到了一个解签先生、“野好疼其(很nice的)高先生”。

高先生给他们详细讲解了签文的意思,还借他的钢笔给天尺去抄写签文,还带着由刷夫妇去请了压胜钱。

就是那一天,他们一家人亲眼目睹,这位高先生被一群警察抓走了。

听大奶庙里别人说,高先生是共产党,这下子被警察抓走会被枪毙。

高先生被捕时,天尺正用高先生借给他的笔在抄写签文。

天尺追着高先生喊道:“高先生,笔,笔!”

高先生头也没回,大声说道:“笔乞汝了。”笔给你了。

天尺就这样得了一支钢笔,他人生中第一支钢笔,美国派克笔。

那支钢笔的笔杆上刻着3个字:林皓民。

怪不得来抓高先生的警察叫他“领皓敏,聚齐馊奶!”

这句福州口音的官话,福州人一听就懂。

在福州人听来,这句话是这样的:林皓民,举起手来。

那支派克笔,现在(1933年)放在天尺甘蔗家里。

1931年天尺来人为有肉绒店学艺(打工),把它放在家里没带来。

就这样,一次家访,把林皓民跟林方正联系了起来,还要跟林方正的雇员程天尺联系起来。

后来,天尺又跟林皓民的女儿联系上了。

看官,您相信宿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