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鹤麟
程鹤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60
  • 关注人气:38,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莲塘浮生》(201)百余年前一声令下废经典

(2022-04-19 01:05:04)
标签:

语文教材

福州

三坊七巷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201)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二〇一,百余年前一声令下废经典

 

百余年前,中国发生过一场文化上的“大革命”,革命的对象是汉文化。

那时的中国人,政治上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文化上有人却要灭掉中华,全盘西化。

上一章我讲过了,那时有人企图废掉汉字。

幸好,他们没有得逞。

搞那个废除汉字运动的人们都死了,而汉字至今健在,越活越有滋味,并且在键盘时代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可是,小学课文里的经典真就给废了。

1912年1月19日,当时的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敎育暂行办法十四条》,其中第8条赫然是这样一行字:“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

小学教材里的经典应声消失,连一首古诗词都没有。

中国的孩子不再读“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邹韬奋把“三百千千”这些蒙学读物骂了个狗血淋头:“是以严格的文字和音韵的技术修养来消磨天下豪杰不羁的雄心和反抗的意志,以莫测高深的道学家的哲学和人生观来统辖茫无所知的儿童。”

《百家姓》只是罗列了中国人的几百个姓氏,这都有错?这都是“道学家”?“道学家”拿《百家姓》“来统辖茫无所知的儿童”?

不读经典,那么读什么?

现编。

谁编?

精英。

精英自然是很少的,就那么一两人、两三人、三数人。

当时搞汉字罗马化的几个人,曾发起了一个“数人会”,研究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这帮人很狠,不仅要废掉中华文化经典,还要废掉汉字。

为什么叫“数人会”呢?

他们自己解释说:会名来源于陆法言《切韵》序,“魏著作谓法言曰:我辈数人,定则定矣。”

言下之意,我们几个人闭门造车,我们说行,那就行了。

真叫气吞山河。

呜呼,是气吞汉字。

幸好,他们没有得逞。

汉字告诉他们:你们“数人”,说了不算。

编教材的那帮也是这样,“我辈数人,定则定矣。”

诶,编教材这件事,他们说了还真就算。

 

话说,1932年秋季,福州吉庇巷人为有肉绒店老板林方正6岁的长子依平上了小学。

依平拿回家的课本,让断续读过两年私塾的程天尺大开眼界。

依平的课文不是枯燥无味的“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或者“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之类,而是日常生活的描述,让天尺觉得很亲切很可爱。

小学废除读经,小孩子当然开心啦!

好玩嘛。

可是没有营养。

1933年6月的一天中午,天尺跟师兄依贤一起在午餐期间聆听了师傅林方正要他们远离赌博和鸦片的教诲,正准备去睏昼(午睡),依平来拦住了天尺,要他辅导自己做作业。

自从依平上学以来,负责“共弟(照料弟弟)”的天尺立即就成为依平的“家庭教师”,常常要辅导依平做作业。

天尺很乐意做这件事。

因为他可以通过辅导依平来学习知识,提高自己。

他们这对“师生”,许多时候还是作为学生的依平教天尺。

比如,读过“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的天尺,居然不认识“狗”这个字,而依平小学一年级第一课就有这个字:“狗 大狗 小狗”。

就是依平,教会天尺:“‘狗’就是犬”。

这对依平也很有好处,依平会觉得自己很厉害,能教比自己大了5岁的尺哥认字,自信心爆棚。

话说整个人为有肉绒店里,当时文化水平最高的就是天尺。老板老板嫂林方正夫妇是文盲,依平的姐姐大妹是文盲,天尺的师哥依贤虽然读过几天书,但他是个学渣,本来认识的不多的几个字现在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

1933年的上半年是依平小学一年级下学期。

那天依平学的课文是第二十三课。

课文如下:

古槐两株

槐上有巢

巢内有鸟

日出鸟飞去

日落鸟飞回

课文印在书页的上半截。

书页的下半截是插图。

画着两株树。按照课文的意思,那是两株“古槐”。

远处有几个小山包。

天上飞着9只鸟,排成倒人字形。

看程老汉看了半天,怎么看怎么都觉得那两株树无论如何都不能算“古槐”,树龄顶多10年。

程老汉高中毕业后去上山下乡,到建瓯县徐墩公社北津大队耕山队插队劳动当了两年多农民。耕山队是干什么的?植树造林。

所以,就像电影《赤壁》里那个金城武演的诸葛亮的那句口头禅,程老汉对树木,“略懂”,蒙不了我。

程老汉从网上随便下载了一张古槐的照片放在这里,让大家比对看看。

依平用福州话说:“尺哥,先生讲,着将者‘槐’共‘鸟’字,各联词4隻。我都俪做两隻。”依平的作业是将课文中的生字“槐”、“鸟”字各联词4组,而他只各做了两组。

联词就是现在在组词,过去都叫联词,程老汉上小学的时候都还是叫联词。

天尺就问依平:“‘槐’汝联出什乇(什么)?”

依平用国语答:“槐下、槐树。”

天尺没多想就也用国语说:“大槐、小槐。”

依平说:“卖使其。先生有讲,‘大槐、小槐’、‘大鸟’、‘小鸟’都卖使其。”卖使其=不行的。

天尺嘻嘻笑了笑,说:“我就八卖使其,只轮共汝做畅。”我就知道不行的,刚才跟你开玩笑。做畅=开玩笑。

天尺想了想,问依平:“古槐是什乇(什么)?”

依平:“真老其槐树。”很老的槐树。

天尺笑了:“许?”那么?

依平也很聪明:“哦,正是,老槐。”

天尺表扬依平:“俊。有老槐古槐,做细其辰候是什乇槐?”漂亮。有老槐古槐,小的时候是什么槐?

依平说:“小槐。小槐卖使其。”小槐不行。

天尺说:“换蜀隻讲法就会使。”换一个讲法就能行。

依平问:“怎样换?”

天尺问:“汝小学昨年暝着底呢读书?”你前年在哪里读书?昨年暝=前年。

依平:“幼儿园。哦,有了,幼槐。”天尺1931年来到福州人为有肉绒店时,依平就在读幼儿园。

天尺再次表扬依平:“依平野本事!”依平真能干。

话说“本事”本是名词,而福州人常将它当做形容词,大致可译作“能干”。

又问依平:“‘鸟’汝联出什乇(什么)?”

依平答:“飞鸟、鸟巢。”

天尺看到依平这答案都是从课文里看来的,“巢内有鸟”让他想到了“鸟巢”,“鸟飞去”“鸟飞回”让他想到了“飞鸟”。

天尺表扬了依平,说:“底侬会有侬家依平臒?”谁人会有我们依平聪明?“臒”有“乖”、“聪明”的意思,在这里当“聪明”用。

天尺想了想,问依平:“鸟巢福州话怎样讲?”

依平:“福州话是‘鸟宿’。宿字我卖八写,卖使其。”宿字我不知道写,不行的。

其实,不要讲依平不会写这个“宿”字,就算他会写,他的老师认不认也是个问题。

因为,普通话里没有“鸟宿”这个词,这个词是福州土话。

话说福州的学校,老师教的是正宗标准中原中文,绝不掺杂一星半点儿福州土话。

这里所谓“正宗标准”讲的是文法文理,并不包括语音。

汉字音形分离,见字不见音。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文字的传播一直属于“无声传播”。

所以,同一个字可以被不同地方的人读成不同的音。

就算都讲的是国语,那也是南腔的南腔北调的北调。

但不管你读成啥样,就算全国的人们把汉字读出一千个南腔一万个北调,文法文理都必须跟着中原走。

天尺说:“哦,正是。鸟宿汝卖晓写。”鸟宿你不知写。

天尺想了想,问依平:“鸟身上有什乇(什么)?”

依平:“有毛。鸟毛。”

天尺:“野好,‘鸟毛’算蜀隻,有算无?”很好,“鸟毛”算一个,算不算?

依平说:“有算。”

天尺问:“鸟会告卖?”鸟会叫不?

依平:“会。鸟叫。”

天尺说:“仱平直了。”现在齐活了。

依平就放过天尺去睏昼(午睡),自己也去睏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