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鹤麟
程鹤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37
  • 关注人气:38,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莲塘浮生》连载(188)福州人贺婚红包指南

(2022-03-21 01:05:49)
标签:

红包

贺礼

见面礼

教堂婚礼

中式婚礼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188)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一八八,福州人贺婚红包指南

 

话说,1931年秋天,福州宫巷里的大户人家、做南北货生意的郭老板,他的次子依彪结婚了,新娘是郭老板舅舅的外孙女黄漪琳。

漪琳是教会大学福州华南女子理工学院的在校生,她念书期间皈依了基督教的美以美会教派。因为她上的华南女院是美以美会办的。她上学的时候,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禁止教会学校强迫学生信教,但不禁止校内传教和学生自愿皈依。

既然新娘子是基督教徒,那就免不了教堂婚礼。离郭老板宫巷家不远的花巷有一间美以美会的教堂叫尚友堂,顺理成章,婚礼就在尚友堂举办。尚友堂现在叫花巷堂。

在依彪祖母的眼里,教堂婚礼属于“番囝番摆楞”,鬼子鬼折腾。摆楞=翻动、折腾。话说福州人保留了古汉语传统,把外国称为“番国”,把外国人称为“番囝”,把来自番国的甘薯叫做“番薯”,把又一个来自外国的薯类马铃薯叫做“番囝薯”,把来自外国的西红柿叫“番柿”。以“番”称外国比较中性,例如福州人就把定居外国的华人叫做“番客”,把硬币叫做“番钱囝”,并没有褒贬。不像以“洋”称外国那样多少带有一些褒义,也不像以“鬼”称外国那样多少带有一些贬义。

但老太太并不反对“番囝番摆楞”的教堂婚礼,她说,“在伊罔做。”随她做。她只是要求,“番囝”的婚礼之后,还要举办福州式婚礼,在聚春园办。等于呢,花巷堂的婚礼是小孩子闹着玩的,福州式婚礼是正式的。

教堂的西式婚礼,依彪穿了一套西服打领结,漪琳披着婚纱。

教堂不大,出席婚礼的亲友也比较少,新郎一家从依彪祖母到依彪侄儿侄女4代人不到10人,新娘一家从漪琳外公到漪琳两个弟弟3代人不到5人,还有就是依彪的大学斋友(同学)若干人,漪琳的大学斋友若干人,宾主加一块大约30来人。

聚春园的中式婚礼,依彪穿长袍马褂,头上还戴着一顶瓜皮帽,漪琳穿旗袍。

中式婚礼规模盛大,在聚春园里办了几十桌,整个聚春园连包厢都他们郭家包场。

来宾除了上述出席西式婚礼的那些人之外,依彪祖母的外家侬(娘家人)全体到齐,他们同时也是漪琳母亲的外家侬;依彪母亲的外家侬全体到齐;依彪的姑姑们也是全家到齐。还有漪琳的一个叔叔及其家人,漪琳的一个姑姑及其家人。

福州人办喜事,贺喜的亲戚若是全家都来(福州话叫“摒家齐来”)就表示他们非常敬重办喜事的主人家。

妙的是,全家来齐,只按家庭包贺礼,不管你家几口人,一家出一个红包即可,红包里的钱数跟单独一人来的一样。有的人家,祖父母带着所有的儿子和孙子一起来,也只要包一份贺礼。

以下就是福州人贺婚红包指南。

福州人,亲戚给红包,钱多钱少是有规矩的,按血统关系亲疏划不同级别,血统越近红包越大。

血统靠得最近的,新郎新娘各自父系的嫡亲长辈,伯伯叔叔姑姑,数额最大。

新郎新娘各自母系的嫡亲长辈,舅舅阿姨,数额第二大。

新郎新娘各自同辈堂兄弟表兄弟数额第三?错,他们不用单独包红包。复习一下前面那一段,“摒家齐来”,堂兄弟表兄弟跟着他们的父母亲“摒家齐来”就行了,不用包红包。

上述两个层次的至亲,他们各自都会事先商量一个数额,到时候大家出一样钱数的红包,一样钱数的见面礼。见面礼通常是金首饰。而且,家族里第一个结婚的子女会成为先例,他们之后的兄弟姐妹结婚,各家就照着先例来。

这么做,家族至亲不论贫富,大家不攀比,不失礼,不势力。

会不会有的人特别有钱,暗地里给特大红包呢?

不会。

因为那会伤害家族的关系,等于是花钱办傻事。没人那么傻。如果哪个长辈格外疼爱子侄辈的新郎或新娘,他可以在他(她)婚后一段时间,以另外的方式把这份厚爱赠送给他(她)。

但是,新郎新娘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他们爱给多大的红包,爱给多大的金首饰,都可以,不会对别的亲友造成“伤害”。

依彪的祖母给来自自己外家厝的新娘漪琳的见面礼是全套的金首饰:戒指耳坠项链手镯脚镯,分量也特别大。婚礼上老太太给漪琳见面礼的时候,当场让漪琳附耳来听她的嘱咐:“嚽是乞汝其,伓通掏乞依彪。”这是给你的,不可拿给依彪。

依彪的父母亲也给了漪琳全套的金首饰。依彪的母亲也嘱咐漪琳,不可将这些金首饰交给依彪。

漪琳都心领神会。

数额排第三的是新郎新娘父辈的朋友像是生意伙伴之类的。

这个层次,包红包有一个基本行情数额,一般人按这行情来就行。但也有关系很铁的,可以多包,“上不封顶”。

若讲办喜事敛财,这才是敛财的基本盘。哈哈哈,不消多说。

数额排第四的是新郎新娘各自的朋友同事同学之类。这个层次多是年轻人,手上没什么钱,行情很低,给得最少,意思到了就行。

 

婚礼的具体情形就不说了,反正都是那一套。

西式就西式的那一套,“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顺利或者失意……”

中式就中式的那一套,“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婚后,依彪和漪琳的蜜月跟两件事重叠。

一是跟依彪的“软禁”重叠。郭家对依彪的“软禁”并没有解除,依彪出门还是需要经父亲批准。漪琳对这事没意见,她觉得这也是为了依彪好。若不是听说他们家这样管教依彪,漪琳还下不了决心嫁给依彪呢,虽然他很帅锅。

二是跟漪琳的学业重叠。结婚时,漪琳是华南女院的毕业班学生,婚后她继续上学。

 

虽然如此,新婚的日子还挺快乐的。

夜里,新婚夫妻温柔乡里颠鸾倒凤,说不尽的恩恩爱爱。不消多说。

白天嘛,小两口的日子,“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依彪照旧独自在福州城里瞎逛。嗯,身边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照旧跟着个男佣人。

漪琳照旧去仓山华南女院上学。从宫巷到仓山上三路华南女院,大约6、7公里,步行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漪琳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梳洗加上吃早饭半个小时。那时候的女学生早已不梳发髻,一水儿的齐眉刘海短发,拿把梳子左边刮两下,右边刮两下,齐活。所以漪琳6点钟准能出门,7点半准能坐在教室里。

看官或问,漪琳每天从宫巷走去仓山上学,难道她的学校没有学生宿舍吗?

有。漪琳在学校里有宿舍床位。但漪琳不是要度蜜月吗?既然度蜜月,那宿舍的床位就只能空着了。蜜月的力量很大哦。

看官或问,漪琳自己步行着去上学,她不是小脚女人吗?

不是。

虽然,中国乡下的缠足陋习一直延续到1940年代,有的偏远乡下甚至还要再晚个若干年才被禁止,而在中国的城市里,进入民国之后,许多父母已经不给自己的女儿缠足了。1910年代出生的漪琳这一代中国城市女性,不仅开始有了自己的名字,还不缠足,大脚丫子满地跑。

新婚的头几个月,也就是1932年初的寒假之前,漪琳天天都是一早起床,步行一个多小时去仓山上学,风雨无阻。

啊,不不不,春季早晨雨太大的话,漪琳就不去上学了,翘课。大学生翘课,稀松平常啦。其实,漪琳平日也是可以翘课的,大学不像中小学上午下午都有课,但是漪琳不论有课没课,天天都是6点出门去上学,没课就自修。

看官或问:蜜月里新娘漪琳早晨还5点半起床?还6点钟出门去上学?这是蜜月吗?

这就是那时候大家庭里小字辈的蜜月。

那时候,大家庭里的小字辈结婚,新婚的日子和平时的日子没什么区别,得跟全家人一样,“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任何“特殊政策”、“特事特办”。

依彪漪琳洞房花烛夜的翌日,星期天一大早,大约6点多钟,天刚蒙蒙亮,依彪的母亲就在依彪新房的门外叫依彪起床:“依彪,觉起了。”

洞房花烛夜的第二天早晨,新郎的母亲就来吹起床号,也不想想新郎新娘昨夜有多忙?也不想想新郎新娘也许正在晨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