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接生婆稳婆分娩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92)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九十二,只能说生人的过程太快乐
话说1920年的立夏时节,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青年农民程由刷,跟他年少的妻子三妹一连数日在自家陈店山的甘蔗林里操练。每次操练之前,三妹都要上树“侦查敌情”一次。每次她都是用“下单杠”的手法跳下,每次都是由刷在地面接着她,再把她抱进甘蔗林。
操练之前的这套前戏,三妹很喜欢。
到了第五天的时候,她上树之后,由刷突然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问她:“三妹,汝偌久(注解1)无使(多久没用)骑马带了?”骑马带指的是月经带。福州话骂人“骑马囝”就是打这儿来的。
树上的三妹当时就呆住了:“……有无两个月日了?”“月日”意思就是“月”,福州人说话喜欢双音节。
由刷当时就急了:“两个月日了就是掼囝(怀孕)了哇,汝固爬悬(高)爬下(下,福州音gia)?”
三妹傻眼,凝固在树上不会动了。
这事情有点严重。三妹两个月没来例假,明显是怀孕了啊,还这样爬上爬下跳上跳下的怎么行啊!
生人的过程太快乐,把生人的目的给忘了。
这就是忘记初心了吧?
见三妹僵在树上,由刷命令道:“仱汝屈树底无定动(现在你在树上不要动),我扶汝慢慢落来。”
这一句话反而把三妹激活了,她回过神来,说,“不使汝。”说时迟那时快,三妹恢复成以往的三妹,猴子一样机灵活泼的三妹,从树上一层一层地往下爬,最后还是在她的那根“单杠”那里吊着,正要往下跳呢,由刷把她抱住了,再把她小心翼翼地放到地上,再扶着她的后背,引导她走到树下他们平时吃午饭的小土堆上坐下。
几分钟前,由刷的全身涌动着男性荷尔蒙,这下子全部逃去无踪。他僵硬地坐到地上三妹的身边,觉得全身冰凉。
看到由刷坐了下来,三妹就把身体软软地倚靠到由刷身上,她突然变得弱不禁风。她觉得自己真的闯祸了,她做出弱不禁风的样子,以逃脱由刷的责备。
愣了半天神,由刷问三妹:“汝都掼囝(怀孕)了,自家也不见觉(觉得)?”
三妹反咬一口:“汝哩?汝哩?汝固不是也不见觉(觉得)?汝比我大只侪(这么多),俪(只)记底快活、舒豪,汝固(还)敢讲我?”
由刷无言以对。
想了想,三妹又补充了一句:“都是汝,汝自家!”
由刷知道真是自己的错,自己比三妹大了17岁,她才16岁,还是个伲囝(孩子)啊。他心里真是后悔死了,也后怕极了。
看由刷脸色苍白失魂落魄的样子,三妹觉得由刷不会怪她了,就反过来安慰由刷,她柔声对他说:“无事计(事情),我好啷啷(好端端),汝囝(儿子)也好啷啷。”
她起身把饭篮拎了过来,叫由刷一起吃饭。
那天,他们没在甘蔗林操练就吃饭了。吃完饭,由刷让三妹先回家,“转厝(回家)去歇。”本来三妹饭后会在山里跟丈夫一起干活。
由刷想了想,又说,我共(和)汝齐行,齐转厝。
三妹并不觉得自己一个人走不回去,本想让丈夫继续留在山上干活。但转念一想,丈夫惊死了(吓坏了),转厝歇下也好,就开开心心和丈夫齐齐转厝。
一路上,由刷过一会儿就问一句:“三妹,汝有无不受(难受)?”
一路上,三妹都回答说:“无。”不过,本来走路都喜欢蹦蹦跳跳的三妹,再不敢蹦蹦跳跳。
回到家里,由刷叫三妹上床躺着,自己先去烧了一锅糖姜汤,端了一碗送到床前,要喂给三妹吃。
三妹不让他喂,一骨碌坐起来,坐到床沿,两腿垂在床下,接过汤碗自己喝了。
她一边喝,由刷一边问:“三妹,汝头有无不受(难受)?”
三妹答:“无。”
“三妹,汝腹佬(肚子)有无不受?”
三妹答:“无。”
“三妹,汝面会青青喏不(你脸苍白吗)?”
三妹笑了:“汝自家看啊,我怎样看见?”
由刷认真地端详三妹的脸,看来看去,得出结论说:“不青。”
由刷又问:“三妹,汝有流血无?”
三妹奇怪:“不是给汝讲两个月日无使骑马带(月经带)了,复(又)问我有流血无。”
由刷:“我会惊汝出事。”
三妹安慰由刷:“无事计,无事计。我好啷啷(好端端),汝囝好啷啷。”
三妹喝完糖姜汤,习惯性地站起来要把碗端去灶前(厨房),被由刷制止了:“我掏过(拿去)。”
三妹其实没事。
三妹是谁?从小在山里野、从小跟着父兄习武,“野丫头”一个。用1960年代一个时髦的词来形容她,她就是个“铁姑娘”。皮实着呢。
事实上,女子年龄小的时候怀孕,比年龄大的时候怀孕安全。早先的人类都是小小年龄就怀孕,还不是满山遍野地野?
但由刷不懂这些,他非常担心。想来想去,他让三妹在家好好歇着,自己出门去找揢囝婆(接生婆)。
那位说了,就算三妹已经怀孕两个月了,这时候找接生婆未免也太早了吧?
那您觉得由刷该找谁呢?找产前保健医生吗?
在100年前的中国乡村,能够找到的跟生孩子有关系的“专业人士”除了接生婆没有别人。
接生婆并不是谁都可以当。
那时候,要成为接生婆,需要3个条件:一,是女人;二,是自己生过孩子的女人;三,是中年以上的女人。她们唯一不需要的就是医学知识。嗯,不是不需要医学知识,而是她们本来就没有医学知识,她们就连医学常识都没有。她们为别人接生,全靠经验。首先是自己生孩子的亲身经验,有了这一条,才可能去帮别人接生。所以第一次给别人接生的接生婆,一定是自己生过多个孩子的。有了一次给别人接生的经验,自然就会有第二次接生的机会。然后,进入正循环:上次给别人接生的经验、上上次给别人接生的经验,上上上次给别人接生的经验,摞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乡村接生婆一步步进阶的台阶。借鲁迅老师的名句来说,世上本没有接生婆,生的孩子多了,就成了接生婆;接生的孩子多了,就成为有名的接生婆。
这种民间接生婆,没有任何权威机构的资质认证,没有资格证书,产妇的家属认就行了。
这种民间接生婆,没有任何妇产科医疗手术工具,叫产妇家人备几桶热水、一碗糖姜汤、几块干净的床单,就能够赤手空拳完成整个接生过程。
人类分娩、生孩子这件事,本来就不是病啊,要医生干嘛?
只是,分娩可能发生意外。妙的是,有经验的接生婆,她就是能够处理分娩的意外事件。什么伤产、盘肠产还是冻产,以及血崩、交骨不开等“疑难杂症”,她们竟然也都有自己的解决方式,成功率还不低呢。
当然也有很多她们应付不来的事,所以死产妇,或者死婴儿,甚至母婴都死的事偶尔也会发生。
其实,就算是现代先进的妇产科,不也还有这些现象么?
除了接生,接生婆还是当地居民的“妇产科顾问”。她不会开药,但她可以凭经验判断妇产科的一些情况,比如,像由刷他家的三妹,怀孕两个月了,还跳上跳下四下野的,到底有事没事。
由刷找的是本村本族本字辈的叔叔本壳的老婆,他叫依壳婶的一个50多岁的当地“著名揢囝婆”。
不用多讲,依壳婶是个小脚女人。由刷很有诚意,从侄子天刻那里借了独轮车去她家接她。
但是依壳婶不肯坐由刷的独轮车。
她根本就不肯出门。
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