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鹤麟
程鹤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37
  • 关注人气:38,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莲塘浮生》连载(87)妻子一声唤,为夫心一颤

(2021-07-26 01:05:54)
标签:

弄得好

怀孩子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87)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八十七,妻子一声唤,为夫心一颤

1920年2月中旬,农历腊月,福建省罗源县霍口乡16岁的畲族女孩雷氏嫁给了闽侯县甘蔗镇33岁的程由刷。

两口子在新婚第七天的时候,按照畲族的规矩,来了一趟回门之旅,夫妻双双回了雷氏的外家厝(娘家)。当天夜里,由刷在岳父的请回门酒席上喝醉失言,把雷氏拿银手镯银脚镯换回门礼这件没面子的事给说漏了,引发岳家“大骚乱”,差点没被岳父当场赶出家门。次日傍晚,由刷宿醉醒来,忙不迭拿出雷氏以为当钱使了的手镯脚镯,并向雷氏“供认”自己其实藏有一笔“巨款”,大洋33元。再复习一次,1920年代,一块大洋可买80斤大米。雷氏闻听此言,破涕为笑转怒为喜。由刷交出“巨款”拯救了自己的婚姻,而那笔“巨款”从那一刻开始就归了雷氏管理。

雷氏的父亲高兴,速速再办酒席,把头天晚上来吃“请回门酒”的全体亲友都给请回来再吃喝一次,以此来“肃清”头天晚上由刷醉话造成的“恶劣影响”。

由刷跟着雷氏来到摆酒席的堂屋,发现昨天陪他一起来的两个堂弟不在场,就悄悄问雷氏。雷氏悄悄回答说,“伊两其今旦早就转甘蔗了(他们两位今天早晨就回甘蔗了)。”由刷,“哦哦,正是正是。”来时就说好,两个堂弟会在今天早晨返回甘蔗。为什么他们不等着由刷和雷氏一起回呢?因为由刷和雷氏没那么快回甘蔗。按照畲族规矩,新婚女儿回门,要在娘家住上几天。这天已经是腊月廿九日,明天就是除夕。雷氏娘家人在女儿出嫁之前就已经跟由刷说定,婚后第七天回门,之后就留在霍口过年,不回甘蔗。由刷家里只有他一人,就满口答应了。

年轻的汉族读者或者会问,畲族也过春节吗?

过的过的,全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包括藏族、蒙族,都过春节,历来如此。

从腊月廿七日到正月初二,两口子在霍口住了整整5个晚上,初三那天一早起身回甘蔗。之所以等到初三才走,是因为正月初二是福州地区的“迎女婿日”,是出嫁的女儿偕夫婿回娘家的日子。前面的章节讲过,由刷的父亲本銎和母亲林氏以及哥哥由岁,就是在1891年正月初二那天回了母亲林氏的娘家竹岐,母亲和由岁就在那里不幸染上肺痨病,一年后病故。

小两口动身时,雷氏的父母亲比半个月前嫁女儿还不舍。

半个月前,他们知道女儿7天之后就会回门,还带着女婿。但这次不同了,小两口这一走,正常情况下就该是下一个“迎女婿日”即明年的正月初二才会回霍口。如果弄得好,雷氏怀上孩子,或者弄得更好一些,孩子都出世了,那明年春节女儿都不可能回娘家,要“将囝(奶孩子)”嘛。

所以,雷氏的父母叫雷氏的弟弟拿了家里好些东西,往由刷挑回门礼来的那一担空箩筐里装,灶糖灶饼,花生瓜子,尾梨(荸荠)、橘子、柚子。小舅子一边往里放,他姐夫由刷不停底说,够了够了,恰侪(太多)恰侪,恰重(太重)。但雷氏不管不顾,自己还往里箩筐里放东西,愣给装了两个大半箩筐。回甘蔗之后,由刷拿了从霍口挑回来的一些年货土特产跟雷氏一起去给天刻的母亲陈氏拜年,陈氏边收下礼物边笑呵呵地说雷氏是“诸娘囝贼”。“诸娘囝贼”是“女儿贼”,陈氏这是戏谑雷氏从娘家拿了那么多东西回来,跟贼一样。

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就这么过去了。

正月初六,由刷第一次领着雷氏一起去“视察”自家在嫩山和陈店山的几亩地。嫩山离他们家六七里地,陈店山远一些,离家大约10里多。10里,用由刷的话来讲,是“蜀(1)铺”。“铺”是古代计算驿程的基本单位,清代以10华里为“1铺”。这个量词至今仍保留在闽侯的民间。

话说程由刷现有3亩多地,这些地并不是连片在一起的。嫩山里有两亩多,分成3块,没连在一起。在另一座山陈店山还有大约1亩地。

为什么不是连片一起的呢?一方面,甘蔗是丘陵山区,耕地本来就不像平原那样一大片一大片的,而是山脚下一块,山腰上一丘,地与地之间还隔着山脊、山涧、沟壑。另一方面,前些年卖地时,买家不止一家,人家又不是连片买,东一丘西一垄挑拣着买,所以剩下的地就互相不挨着。

由刷的这些地全都种了甘蔗,嫩山的两亩多地种果蔗,紫皮的尾梨(荸荠)蔗,陈店山的一亩来地种的是糖蔗。

甘蔗镇的甘蔗一年种两季,春一季秋一季。立春前后到春分的两个多月里春播,小满到大暑之间收割;处暑到霜降的两个多月里秋播,冬至前收割。

为了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办婚事,头年(1919年)冬至前后收割了秋蔗之后,由刷就开始准备春播,紧赶慢赶,赶在立春前把甘蔗全都种上了。

这天的“视察”是纯“视察”,只是去看看,并不干活。

为什么?因为没活可干。

甘蔗苗,种下之后大约要一个月左右才会发芽,1920年的立春是在农历腊月十六日,福州话叫这是“年裡春”(春节前立春),到正月初六刚刚20天,地里的甘蔗苗都还没什么动静,二月的甘蔗雨又比较多,所以夫妻俩来到山上,既不用施肥也不用浇水,看到地里有些刚刚长出来的杂草,顺手拔掉就行。

他们先来到离家远一点的陈店山的那块地“视察”。

那块地,是由刷拥有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块地,1亩左右,没有被分隔开。地旁还有三株近百年的龙眼树,也是他们家的。这个季节,龙眼树没挂果,满树只有叶子。龙眼树是常绿乔木,这年的立春在春节前,此时此刻,在墨绿色的老树叶附近,已有一些新叶冒出芽了。

16岁的雷氏非常雀跃,她在自家的甘蔗地里“上蹿下跳”,无比兴奋。她刚刚离开父母的养育和庇护,有生以来第一次成为一家之主,成为一片土地的主人,虽然这“片”土地只有3亩几,而且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总还是比小时候的办家家强多了。小时候的办家家,现在变成真的,她正在展开新生活,她满心喜悦。

闽侯甘蔗的农作物跟罗源霍口的农作物差不多,两地都种甘蔗。从小都跟着父母兄长干农活的雷氏,对这些农活都很熟悉。

所以呢,她是内行,内行看门道。雷氏看到,种蔗沟一条一条笔直笔直的,种蔗沟与种蔗沟之间保持着大半根甘蔗那么宽的距离,种蔗沟里,一截一截的甘蔗苗放得很平,一半埋在土里,一半露在土外面,每一截甘蔗苗的距离,也就是将来甘蔗植株的株距都控制在“蜀拿(1拃)”左右。

我们人类,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随身“携带”的“丈量工具”,就是我们的手指。张开我们的拇指和中指,两指指尖的距离就是“1拃”,福州话是“蜀拿”。成年人的一拃长约20厘米左右。

甘蔗的株距就应该是20厘米左右为好。

雷氏表扬由刷:野像子(很像样)。

我好像应该补充一句,甘蔗苗就是甘蔗。许多农作物的种苗就是果实本身。比如,甘薯的种苗就是甘薯本身,土豆的种苗就是土豆本身,甘蔗也是这样。

雷氏蹲在种蔗沟的旁边,低头仔细看到,“平躺”在甘蔗沟里、露着一小半蔗茎的甘蔗苗,左右两侧的芽眼大多数都已经崭露了一点点头角。

雷氏说,“依刷,汝野(很)本事有无?汝本事伯。”

“本事伯”是福州人戏谑之语,意思因场合不同而异,可能是嘲讽一个男人,也可能是称赞一个男人。雷氏这下是称赞。

这句话,让由刷心头一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