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莲塘》连载(70)死亡陷阱:林氏外家厝
(2021-06-15 01:05:52)
标签:
程鹤麟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杂谈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70)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七十,死亡陷阱:林氏外家厝
“外家厝”是福州话,意思是娘家。
话说1891年正月初二一大早,闽侯甘蔗程本銎从弟弟那里借了独轮手推车,推着年轻的妻子林氏回她的外家厝。福州乡下女人,通常都是在正月初二回娘家。自打林氏嫁给本銎以来,正月初二回娘家是每年例行节目。只是,往年的“外家厝”之旅都只是本銎夫妇二人去,这一年,加上了7岁大的长子由岁。谁都没想到,死神正在林氏的外家厝里等着他们。
林氏娘家人经济状况跟林氏婆家本銎家颇为相似,也是几十年前败落的,也是没几亩耕地,也是保住了祖宅。
那座大宅,跟甘蔗本銎家祖传的那座大宅一样,没有围墙,房屋的外壁就算是围墙了。整座房屋直接建筑在防洪基座上,林氏娘家这座大宅的基座比较低,大约1米的样子,而本銎家那座大宅的基座有两三米高,因为甘蔗紧挨着闽江,村庄常遭水淹,高基座是为防水淹。
林家大宅的平面格局也跟甘蔗程家一样,都像英文字母的“H”。坐北朝南,南北都有开放式入口,南边是正门入口,北边是后门入口。若从南边入口进入,会看到正中间是堂屋,堂屋左右(即西、东)两侧是厢房,堂屋后侧正中是一面太师壁,壁上挂着一幅民间不知名画家的中堂画,上面画着福禄寿3个老头儿。壁前有一张大案几,案几上摆着香炉之类,供着他们林家祖先神位。太师壁前面的案几两侧各摆着一张太师椅,林氏娘家堂屋的那两张太师椅已经很旧,但不破,可以坐人。太师壁两侧各开着一扇小门,门下有很高的门槛,差不多四五十厘米那么高的门槛,10岁以下的小孩子跨不过去,得像上马那样骗腿从这一侧骑上去再从另一侧下去。从太师壁侧门出去是一条过道,这个过道南边是太师壁的背面,也挂着一幅不知名画家的中堂画,松鹤图,画幅只有堂屋正面那幅老头群像图一半大。过道东西两侧是东西厢房的木板壁,北边是后壁,中间开着一道大门,算是整座宅子的后门。从这个后门出去,东西两侧是后厢房,后厢房的大门就在这里开着。跟林氏婆家的宅子一样,林氏娘家的整座宅子也建在石头基座上,因此宅子南北两头都建有石阶,石阶旁还有平坡,供手推车上下。
整座宅子,分4大厢房,以堂屋为中心,东边两间厢房,西边两间厢房。每间厢房约有一百多平方米面积,里面可以再分隔,犹如现在的单元房。
林氏的祖父母住在东南厢房,林氏的伯父一家住西南厢房,林氏的叔父一家住西北厢房。
林氏的父亲共三兄弟,他是家里老二,小家庭住东北厢房。他们把这一百多平方米分隔成三间卧房和一间连餐厅的厨房。最北的一间从厢房的西壁一直到东壁,整个贯穿,南北宽约4米,是林氏寡母的卧室。这个卧室在西头开了一扇大门对着堂屋,在东头的南壁开了个小门,小门外就是餐厅连厨房,闽侯人叫做“灶前”。也就是说,从这座宅子的北入口进入,上了石阶往右(即往东)就是林氏的娘家“套房”的大门,大门一进去就是林氏寡母的卧室,穿过这个卧室到东头,在南边有一扇门,门对着灶前(餐厅兼厨房)。
看官或问,林氏母亲好像是住在过道啊?不是的。这间卧室前后两个门一关,妥妥地就是一个大“套房”。其他人可以由灶前(餐厅兼厨房)东侧的门进出。
灶前的西侧是两间卧室,分别由林氏的哥哥和弟弟居住。
看官或问,没有浴室和洗手间吗?没有。那时不论城乡,中国人的住宅里都没有浴室和洗手间。林氏娘家人在这座宅子之外搭建了一间猪圈,猪圈之外搭了一间茅房。这茅房其实就是个化粪池,除了男人可以在这里撒尿之外,人们并不在这里“上厕所”。那时的福州城里人、闽侯乡下人,都在房间里摆一只马桶,大小二便就在这马桶上解决。家里的女人每天早晨起床之后要做一件事:提了马桶去茅房倒马桶。洗澡怎么解决呢?跟那时所有的闽侯人一样,用大木盆洗澡。
林氏母亲的那间房实际上是“多功能房”,从西侧“大门”入口进去先是“茶室”,摆着两张太师椅、茶几和几张小凳子,可以用来接待访客。“茶室”后面是林氏母亲的卧室,啥也没有,就摆一张床。卧室跟“茶室”之间用一扇屏风隔开。林氏每次回娘家都是从母亲的这间“多功能房”进屋,而每年正月初二回娘家,这间“茶室”总是热热闹闹,大人小孩挤了一屋子。
话说1891年正月初二那天中午,林氏偕丈夫本銎和长子由岁来到娘家,见母亲的房门关着就觉得奇怪,大过年的关什么门呢?她拍了拍门,听不到任何回应。儿子由岁也翘着脚尖拍门,嘴里叫着“外嫲(外婆)、外嫲!”都不见回应。
那边厢,本銎把手推车推到堂屋靠岳母家这边的墙边放下,拎了小点心小礼品走了过来,见状就说,“趁(从)灶前行。”
这座宅子建在防洪石头基座上,基座四围留出了大约1米宽的过道。他们一家三口,就从房间外的过道去厨房,先往东,接着一个右拐弯往南,再走那么十几米路,就到了厨房外,林氏一推门就惊呆了,只见饭桌是空的不像往年满桌子饭菜等着,灶台是凉的不像往年那样热气腾腾林氏的母亲还在围着灶台忙。阴森森的没有一丝生气,更没有春节的气氛,还见不到一个半个人,母亲也不见,兄弟也不见。
林氏和本銎都感到奇怪,但儿子由岁就无感。这一路来,好几个小时,一路都没喝水,小家伙自己爬过厨房门下那高高的门槛,进到厨房,看到餐桌上一只碗里有大半碗水,问都不问,双手抱起碗就喝。就这么一喝,要了他的命,因为这碗是肺痨病人喝水的碗,碗里是肺痨病人喝过的水,碗里水里布满了肺结核病菌。
看到儿子自己喝水,完全不知情的林氏还表扬了儿子:我囝(儿)雅(很)本事,自家食水。
说完,她自己也拿起儿子喝过的那口碗,到水缸里拿水瓢舀了水倒进碗里,一饮而尽,又再续了一碗水,放在餐桌上——给她丈夫本銎准备的。
看官您会问,水缸里的水舀起来就喝,难道他们喝生水吗?
当然啦。几千年里,中国人都是喝生水。虽然古代中医就有“百沸汤”之说,但那是医用的,用来洗伤口什么的。望文生义你就知道那“百沸汤”不是我们现在喝的开水,我们现在喝的开水只有“一沸”,百沸汤是沸了又沸,沸N多次。程老汉是1957年生人,小时候夏天里都常常直接喝井水解渴。我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常常教育我们不要喝生水,说明直到196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喝生水还非常普遍。
桌上还摆着一大盘灶糖灶饼,由岁伸手就抓了来吃,还分给妈妈一块灶糖。林氏开心得不得了。
本銎不忙着喝水吃糖吃饼,先去了厨房旁边大舅子小舅子的房间查看,这一查看就发现了问题。他站在大舅子房间门口对厨房里的林氏说,“二妹,二妹!快来,快来!”林氏在娘家排行老二,被叫做二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