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鹤麟
程鹤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60
  • 关注人气:38,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莲塘》连载(69)正月初二,娘儿俩走向死亡

(2021-06-14 01:05:42)
标签:

程鹤麟

长篇小说连载

莲塘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69)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六十九,正月初二,娘儿俩走向死亡

林氏是闽侯竹岐乡榕岸人,娘家就在甘蔗南边,两地隔着从闽北流下来的闽江。按她自己的说法,她娘家就在“对面江(江对面)”。

按福州郊县农村的春节风俗,出嫁了的女子通常会在农历正月初二与丈夫一同回外家厝(娘家)。林氏的娘家很近,“对面江”嘛,所以嫁给甘蔗的程本銎之后,年年正月初二都会回娘家。早晨回娘家,在那里吃个午饭,赶在晚饭前回到甘蔗。

1891年正月初二那天一大早,林氏就催促着丈夫快着点出发。头天他们就准备好了小点心小礼品要带回娘家赠送亲友,本銎也从四弟本銺那里借来了手推车作为老婆的“座驾”。

请注意,那时候的女人都是缠脚的,靠她们自己步行回娘家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过去的女人出远门,要么坐手推车要么骑驴,有钱人就坐轿。这也是描写宋代以后的小说戏曲里的女性角色出门总是坐轿坐车或骑驴的原因。实在没轿子没车子没驴子怎么办?那就劳驾老公背着走呗。当然,再强壮的男人也没办法一路背着老婆走几十里地,所以就老公背一大段,小脚女人自己走一小段。这样老公可以休息休息,老婆也需要自己下地走走,松弛筋骨。要知道,成年人让人背着,其实并不舒服,时间长了会很不舒服。民间传说“猪八戒背媳妇”就是这么来的。其实不是八戒愿意背媳妇,是那时候没车没轿没驴的男人只能背媳妇。

还要请注意,数千年里,中国民间的手推车都是独轮的。明代画家仇英仿照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也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其中画了不少个那个时代的“有车族”,下图是其一。

本书作者程老汉认为,仇英画的独轮车乘坐起来会很不舒服。清代的独轮车就有所不同了。独轮车现如今差不多绝迹了,但是还是有人拍到了这样一张照片。图中的独轮车就比仇英画的独轮车舒服多了。

建议各位看官把本銺借给本銎的手推车想象成图A的样子,让本銎的太太林氏坐得舒服些。当然,您要想象成仇英《清明上河图》里的那个样子,也是您的自由。

回到公元1891年正月的闽侯甘蔗吧。话说本銺把手推车借给本銎,难道本銺的老婆就不要回娘家了吗?

本銺的老婆张氏一样要回娘家的。张氏一样也是小脚女人,但张氏这个小脚女人却可以靠自己步行达成回娘家的任务。因为,她的娘家就在甘蔗五福村,她回娘家就是从村头走到村尾而已。

 

话说1891年正月初二那天一大早,闽侯甘蔗五福村程本銎把包着小点心小礼品的包袱放在手推车上,又在车上铺了一层稻草、稻草上再铺上一张床单,好让老婆大人坐得舒服些。

如此这般之后,本銎的妻子林氏自己爬上手推车,本銎推着车就出发了。

结婚近10年来,年年正月初二都这样啦。

刚走没几步,7岁的大儿子由岁追了出来,拽着手推车的扶手说,“依奶(阿妈),依奶,我也去。”

他不对他爸爸说,只对他妈妈说。

妈妈林氏还没回答呢,爸爸本銎说话了:“无者事(没这事)。讲好了,汝屈厝底(在家里)共(照料)弟。”

由岁不敢看老爸,只管纠缠妈妈,反复说着:“依奶,依奶,我也去,我也去。”

林氏笑嘻嘻地问儿子,“汝去做什乇(什么)?”

儿子答:“去外嫲厝(外婆家)客溜(玩耍)。”

林氏其实很乐意让儿子跟着去。过年了,让儿子去跟他的外婆撒撒娇,让自己娘家人疼一疼外甥,那叫天伦之乐。可是,老二由刷怎么办呢?他才4岁,走不了那么老远,一个人留在家里怎么行?别看林氏的娘家号称就在甘蔗“对面江”,话是那么说,走起来其实也是几十里地。那时候甘蔗与竹岐之间没有桥,先要沿江往北走个十里地到上游的渡口,坐渡船到对岸,再又往回走上十几里才到榕岸娘家。

(上图:甘蔗、竹岐、榕岸位置关系。其中的绿色箭号是本銎他们的行程路线。)

 

林氏很犹豫,对儿子说,汝走去了,汝弟无人共(照料)。

由岁说,依弟去四家(叔)厝,依禧会共(照料)。(注解1)

依禧指的是由禧,本銺的长子,由岁的堂弟,由刷的堂哥,比由刷才大1岁而已。

林氏笑了:依禧恰细(太幼小)。

由岁说不出道理来,只是不肯罢休,继续重复着说到:“我也去,我也着(要)去,我也着去。”他不停地纠缠着,到后来他还急了,哭起来了。

林氏无助地看着丈夫本銎,眼神里写满了替儿子求情的意思。大过年的,儿子这么闹可不是事。

毕竟是老夫少妻啊,本銎比老婆大了15岁呢,一直都很宠着老婆。阔佬老头娶年轻美女,那女子可能只是贪他的财,而他也可能只是贪她的色。而穷叮当的老光棍好不容易娶了个年轻女子为妻,不是财色交易的关系,当然也不是爱情故事,就是正常的一对草根男女互相接受、报团取暖的故事,所以,通常那个老男人都会很呵护那位差不多可以给自己做女儿的妻子。这一次,孩子他爸本銎照例还是要让步:会使(可以)会使,我去共(跟)依銺(本銺)讲蜀(蜀=1)声。

本銎去跟四弟本銺讲好,让由刷今天跟着他四婶,然后他就用手推车推着老婆,儿子跟着一路走,一家三口欢欢喜喜去竹岐。

他们不知道,就这么一去,是去了阴曹地府,一家三口,母子两口染了肺痨回来。

原来,林氏的娘家3人全都得了肺痨。

林氏父亲早年逝世,家里就剩下林氏的母亲、哥哥、弟弟。她哥比他大3岁,当年29岁,未婚;她弟比她小3岁,当年23岁,未婚。他们仨,全病了。已经病了一个多月,全都半死不活的。由于家里没有其他人,没人去给嫁出去的林氏通知一声。

 

话说那天午饭前,本銎、林氏以及儿子到了榕岸林氏娘家,一推灶前(厨房)门就惊呆了,只见饭桌是空的不像往年满桌子饭菜等着,灶台是凉的不像往年那样热气腾腾林氏的母亲还在围着灶台忙。阴森森的没有一丝生气,更没有春节的气氛,还见不到一个半个人,母亲也不见,兄弟也不见。

林氏感到奇怪,她就叫着,“依奶(阿妈),依奶!”

无人回应。

 

注解1:福州话里,家=家叔,厝=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