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的投资路上第10年,永远面对不可知
(2017-01-10 15:14:35)分类: 投资感悟 |
第10年似乎值得好好总结一下,但却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姑且简单记录几点感悟吧:
年初熔断时持仓有30%左右A股,以蓝筹为主,但跌幅依然不小,而另外30%仓位的港股后续亦未躲过暴跌。平心而论,年初的A股整体上并不便宜,尤其是当时依然有注册制加速推进的预期,以及年初的解禁潮(股灾后不得减持行政命令到期),所以我们在2015年12月底做了减仓动作,特别是回避了高估值的板块。事后看蓝筹股跌幅虽然略小于小盘股,但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短期来看价值逻辑未必有效,不但体现在上涨,下跌时亦然,市场会默认为过去的价格是有效的,而边际变化就是以此为基础的,所以内在的价值逻辑回归需要很长的时间。
熔断之后的持续下跌属于多种因素的共振,包括技术性的,市场情绪的,当然很重要的还有汇率,大宗商品,海外市场风险,都可以观察到出现了共振,实际上美联储加息后(同时提升了2016年的加息预期),石油、黄金、港股受到的冲击更大。这里面有个有趣的逻辑变化是,过去市场觉得加息是对非美元资产的冲击,但是年初的全球风险释放后,大家开始担心联储无法加息,也就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被打断,甚至再次进入危机,而在接近0利率的环境下,各大央行已经应对乏术。所以说不加息比加息是更大的利空,毕竟加是早晚的事情,加完了就又可以防水了,周期就是这样,不怕起起伏伏,就怕下去了起不来。
当然在最恐慌的2月和3月,我们一如既往的进行着左侧交易,目标就是前面讲的几大重灾区,石油、黄金、港股,并且争取到了增量资金加仓,而后续这三大板块也带来的丰厚的收益。平心而论,此时我们也有很大的压力,即便是在号称价值投资的聊天群,看多也被称为耍流氓,当然我们也发现有少数人是越恐慌越兴奋,其中大多数是十年以上市场经验的个人投资者,这也说明了左侧交易更适合自有资金,大部分的机构很难做到,因为它们的资金是有期限有成本的。记得15年12月有人推荐我看了某个私募产品,业绩排名华东区前三,12月底仓位推到了8成,一个熔断下来跌到了8毛,仓位也降到了2成,因此错过之后的反弹,我相信这不是专业水平问题,是很多机构的无奈。
2-3季度,A股维持了L型走势,指数上涨幅度很小,但热点活跃,值得一提的是白酒,基本面确实出现了拐点,而市场由于担忧经济基本面所以偏好防御性确定性标的,最简单的炒落后,白酒是之前2年股价表现最差的行业之一。虽然我们也配置了部分白酒,但是仓位较低盈利贡献并不多,事实上在年初和某卖方(食品饮料新财富第一名)交流中,对方并不看好行业复苏,甚至食品饮料研究员都没有机会在年度策略会上发言,只能小房间交流,回头看着可能也是个逆向指标吧。
4季度在周期板块和举牌概念带动下,A股市场有向上突破的态势,不过被人为打断了,A股最大的风险依然是政策风险。对此我们不能抱怨,只能理解和适应,但是尽量避免和政策博弈。虽然说A股诞生以来就是个融资市场,美其名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这无可厚非,或许经过了这个特殊的阶段,A股的投资价值反而会提升,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最终2016年我们只取得了非常平庸的7.3%的收益(多个账户加权折算),从我们的投资策略来说,目标是熊市跑赢指数少亏钱,牛市尽量跟随指数,长期获得指数+5%的复合收益,目前来看还是能够实现的。
2007
116%
2008
7%
2009
5%
2010
11%
2011
-7.4%
2012
21%
2013
12.8%
2014
100.4%
2015
8.6%
2016
7.3%
1、越来越认识到,投资就是面对不可知,大部分已知的信息(包括噪音)合成了一致性预期,都反映在了价格中,我们要做的,总是为不可知、预期外的事件做好准备,盈亏均源于此;
2、我们主要的超额收益来源是系统性的机会,也就是市场整体估值的变化,主要和宏观经济周期以及市场自身的波动规律相关,其次是行业的整体性机会,最少的来自于对企业本身竞争力的判断,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投资者具备的能力不同,但是对于宏观的过分悲观和对个体企业的过分乐观现象是存在的;
3、价值分析和价值投资是有区别的,价值分析属于基本面研究,更注重客观性,而价值投资也要考虑策略和博弈,要分析价值出现低估的原因和市场情绪,要考虑价值兑现的方法和时机,买入优秀企业长期持有可以减少博弈的成分,但依然属于一种策略;
4、投资者采用什么样的投资策略,与自身条件息息相关,并无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论,在不了解他人能力背景资金性质和投资目标的情况,交流投资观点甚少受益,至于对不同观点的反驳更是浪费时间,这方面我还要继续改进;
5、资本市场是政治经济学,是社会学,是人性,负能量的东西不说了,但是看懂现实总比在黑暗中迷路要好,你希望世界是什么样,你自己就先努力做到,虽然这个影响微乎其微,只是为了证明心中仍有理想,否则,也不必抱怨了吧。
2016年值得回顾的几个片段:
历史收益率回顾:
前一篇:汇率、美元、人民币、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