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杂知识比正史还得用
(2019-01-15 15:47:08)
标签:
生活纪事两地书官兄 |
分类: 两地书 |
官兄:
又是好久不见,好长时间不说怪话了。承蒙问及,怎么不写信与你了?是我的疏懒,觉得不想说话罢了。大致新年开始,直到现在,西安城就一直是雾霾天气,臣民们从没见过一个蓝天。现在有一个新的说法是,关中平原四面环山,就像一个大布袋,只在东北方向开了个口子,空气不流动,口子打不开,雾霾就一直沉积在城市上空。是昨晚看电视,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这么说的。好在,今天太阳出来了。清早出门的时候,风就很大,是风吹走了雾霾吧。阳光从窗外射进来,虽然是零下八九度的天气,但心里是灿烂的,并不觉得冷。弟就是在阳光下写信与兄台的。太阳出来了,就想写信与你,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缘由,还有另外一个缘由是,记得先前的信里,曾经与兄台说过,院中是有一栋民国时留下的老建筑的,亦是荒废得不成样子,里边经常闹鬼,今天不小心又从门前过,心里惶恐了半天,觉得有表达的欲望了。但并不是说,要与兄台再说关于鬼的故事,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我的一个会看风水的朋友近来说过,原来的好些鬼,已不在此出现了,他们先前似乎是抱成一团,但现在已然不在一起,到了不同的地方,算是孤魂野鬼罢,虽然还要兴风作浪,糟践善良,但能量显然小多了。个别的鬼还在,偶尔还会闹一闹,但那个熊样已是没有了先前的威风。总之是,鬼故事要少多了。这样与兄台说话,兄台恐以为是滑稽,实际上于弟来说,却是苦楚。一说便俗,不足为外人道也。实在是这几年,多少长了些觉悟,对于心中的鬼,亦正如金庸小说中所写的,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此非牢骚语也,时间是最好的魔术师,百鬼狰狞,上帝无言,且由它去。这似乎是在写小说,而小说容忍虚构。从老建筑门前回来以后,又看了几页从文家书,心里又多少有了一些启发,觉得他的对家人的书信,仍然是脱不了文人的底子,好些信里,无论对于眼前景物的描述,还是自己心里的感受,文学色彩依然强烈,偶尔索性引用一些文学的语言,如在一信里就说,“恰如《红卫星上天》引子所描写:‘四野碧云合,蓝空明且清’”,都是很熨帖人意的。你看是多好的语言了,正合了这时的天气。上午还做了件事,就是把书柜中的书籍,挑拣一部分作垃圾处理了。每年都会有很多这样的书籍积累,偶然抬头,觉得柜子亦是很累的呢,就动手清理,果然废品很多。
这时很安静,暖气管里水流的响声却听起来要大很多了。阳光照进窗里,案头的一盆金鱼吊兰青翠欲滴,像是绿瀑倾泻了下来一般,幸福树也是葳蕤的样子,叶子很大,很有精神。我站起来,看了看街上,行人在走,但并不多。正对的医院门诊部大楼,总有三三两两的人出入,有些是穿着白大褂的,有的是提着纸药袋的,我想各自的心里都会是不同的滋味罢,真是人生何难。再看书里,沈氏说,“因为一生到老,并没有辜负手中这一支笔”,“我在病中的工作,一定会在以后一时得到认可的”,你看是多么地自信与用力。“许多杂知识比正史还得用。”沈氏在信末说。
……(此处删去二百五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