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二四〇)
(2019-01-21 13:11:33)
标签:
黄裳李辉朱维铮费秉勋书事 |
分类: 陈香榭 |
网购了几种书,起因于《黄裳致李辉信札》。这本书还没有出版的时候,在网上预订了一册签名本,当然不是黄裳的签名,黄裳已逝。这样大约过去了大半年时间,中途询问过几次,总说是快了。不久来了音信,说是只能签一册豪华本,二百元左右。想来自己并没有收集豪华本或签名本的嗜好,就只好退货了,相信给卖书的人亦定是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读书这种事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一直以为,除了应试与任务,就个人喜好而言,没有什么非读不可的书,一切随缘吧。
《黄裳致李辉信札》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一八年七月出版,布面硬装。书名为黄永玉题签,书前亦以黄永玉写黄裳的一篇文字《黄裳浅识》作为代序,李辉的文章作为序二。书中内容为两部分,一为信札,二为题跋,都为手迹影印,没有释文。黄裳的用纸多为笔记本的拆页纸,偶有笺纸书写,横竖随意。这些文字虽为比较私人的内容,但公开亦无伤大雅,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文史资料。就称呼来说,黄裳于李辉先以“先生”称之,偶有“同志”称谓,后来的信件,则全是“李辉兄”了,亦能见人情世故。这是一本自己比较喜欢的书籍。朱维铮著《音调未定的传统(增订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八月出版。此书最早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书趣文丛”中的一本,曾经买过一册。那天在图书大厦见到此书增订本,把作者再版前言看了一遍,犹豫买与不买,后来还是放下了。再版前言写于二〇一一年,次年作者就去世了,应该说,这是一本迟到的书。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挖掘与评判具有独特的视野,可以纠正一些教科书上的常识的错误,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走进历史的大门。朱以撒著《书意百谭》,百花文艺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九月出版,是作者近年来的一本书法修习心得体会文字的结集。后边这两本书,都是因为前一本书附带增加购买的,在同一家网店,且有活动,折扣很低,三本合计百元左右,与黄李信札预定价格相当。
市文史馆新编史料图书《民国西安史料集萃》出版,歌者送来几套。这书上下两册,总页面一千上下,大开本,内容则驳杂开阔,尤其是最末一辑收录了外国人士足立喜六等对于民时西安城的文字记录。当然,书中大多文字,却还是知名人士的书写,如鲁迅、傅增湘、张恨水、范长江、蒋经国、孙伏园、茅盾、鲁彦、徐迟等,都很为珍贵。终究沧海桑田,时光不再,翻看这些文字,瞻顾目下,民时的西安城是早已就不在了。历史就如潮水一般,一波一波,淘汰着时光与城郭。午饭与歌者就餐于一真楼,午后稍歇,应约一同赶往费先生处送书,即《民国西安史料集萃》。先生为市文史馆员,自应有先读之乐。费先生说,太厚了,拿不动,让人必须正襟危坐着读,可以分册,阅读方便一些。在先生处茶叙约三小时,歌者主要与先生探讨秦地方言问题,期间,先生为我们签赠《中国古典文学的悲与美》一书。此书二〇一八年九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贾平凹题写书名,与此书同时出版的还有先生的另外一本书《贾平凹论》,为增订本。
伴山书屋搬至大兴善寺西街以后,又与政府部门合作,在此街新开旧书交流市场。沿街两侧免费为摊主提供帐篷、桌椅等,书市由现在起至春节结束。周末滞留于此,没有淘到什么书,在万邦书店又坐至天黑。按照往年的惯例,大雁塔北广场的旧书市场亦会在春节期间开市,两地较近,不知有无影响。近一两年,西安实体书店数量急剧增长,且有高大上的倾向,旧书市场却还是存在一些短板,较少受到关注,但愿现状亦能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