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一八七)
(2017-01-16 12:15:59)
标签:
杜甫白居易周简段杨博 |
分类: 陈香榭 |
周末本来只是想在环山路上随便找一处地方爬爬山的,车过楼观,看见黑河大坝的标志牌,一时兴起,就想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穿过几个村子,问了几次路,才顺利到达。问路时有位村民说,人家看护着,不让进,看你有没有熟人了。果然设有岗哨,好在没人值班,于是就驱车沿着盘蛇一般的山路上了大坝。高峡出平湖,山水影重重,正午的阳光下,水波粼粼,浩浩渺渺,一派了无津涯的气象。沿着大坝,穿行隧道,又看了辅坝,山里清新的风气真是要让人沉醉了。
大概也是近三十年了,刚参加工作时,就参与了黑河引水工程的建设。那时西安市城区饮用水境况不容乐观,于是引水工程被提上议事日程,但一百公里左右的工程量度耗资可想而知,财政吃紧,只好在全市各单位进行集资,这项工作大致持续了两年时间,自己工作在基层,亦是事件的亲历者。往事不堪回首,几十年来,自己亦是受益者,每天饮用着终南山下汩汩而来的清泉,不禁感慨系之。从大坝上下来,过仙游寺,正在扩建中。寺中隋塔原在库区范围,修建大坝时迁建于此。唐时白居易外放做着周至县尉,大致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吧,乡科级,此年已是三十四岁了,还是单身文艺男,一日与朋友陈鸿、王质夫来仙游寺游历,有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于是在此写下了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不想却千年流芳了。当然仙游寺的来历中,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亦发生于此,亦极可能是诗人创作的另外一个动因。过了两年,诗人也把自己嫁了出去。
周日在小寨有事,结束时时间还早,又南行至少陵塬樊川路上的杜公祠游览了一回。唐诗人杜甫在此地大致生活了十三年左右,曾自号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创作了《兵车行》、《春望》等大量反映群众生活的优秀诗篇。在明时,人们为了纪念他,修建了杜公祠,而后历朝翻修,直至现在。祠内的梅花,到了深冬时节,满树满树地开放着,黄灿灿的,很是浓烈,傲岸不屈的模样实让人生欢喜心。和杜公祠毗邻而居的还有牛头禅寺及杨虎城将军陵园,整体布局都是紧凑而肃穆的。
近日无事,往返解放路两次,购书两册,一册为《史记二十讲》,华夏出版社二〇〇九年三月出版。书中收有梁启超、王国维等有关《史记》的文字二十篇,倒可以和前些日子购买的《<史记>集评》参照着看。如有可能,今年可以把《史记》原文再通览一过。另一册为周简段著《京华感旧录》,冯大彪选编,梁漱溟、冰心为之作序,溥杰题写书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一年五月出版,收录了作者记录旧日北京风俗、掌故、艺文等文字一百余篇,多为报刊刊载文字,短小精悍,饶有趣味。据说周简段是一个虚拟的人物,是笔名,与邓云乡、冯大彪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抑或是一个写作班子亦说不定。吴鸿先生曾著文考索,似乎亦难有定论,但以此笔名所写的有关老北京的文字,确乎是很多的,大多与香港《华侨日报》相关。不过从书前出版说明中的绍介看似乎是确有其人,说他早年生活于北京,一九七六年后定居香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等笔名,在《华侨日报》上开设“京华感旧录”专栏,后整理出版,凡五卷。此书为精选本,保留书名、序文以及溥杰题字原貌,重新出版。一直觉得遗憾,就是西安这样的旧都,却总是缺乏这样的、系统的、趣味的文字的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