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毛边书情结

(2016-10-26 12:15:25)
标签:

毛边书

情结

札记

旧事

分类: 陈香榭

现在想起来,自己最早接触毛边书还是在中学时代,而自己却全然不知。那时读高三,面临高考,有一天,在县城印刷厂工作的叔父带回一本书说,“这本《时政资料汇编》是省城里来人印刷的,对你有用,封面还没有贴上去,就急着给你带回来了。”我接过来看,书是太难看了,订书针裸露,三边没有切口,翻也翻不开。于是找来小刀,很快裁完,才可以一页一页地翻动了。不过感觉很好玩。

大致那时,是真的意识不到那也应该算作是毛边书的,因为自己对于毛边书的知识终究是太过于隔膜了。当然,它是有些残缺,没有封面,像是馍还没有蒸好就被取了出来,但却有九分熟了。后来读书,每每接触到毛边本,下意识里总能想起这桩往事,心里是快意的,自然亦能滋生出一些幸福的感觉。

我对于毛边书没有特别的嗜好,几十年里读书下来,亦积累了几千册图书,但毛边本极少。不过自己并不排斥毛边书,茶余饭后,偶尔也会抽出一两本来,或裁或翻,把玩一阵儿,觉得是放松的。看到读书圈中的朋友热衷于毛边本的收藏,亦并不感到费解,想着应是个人喜好的不同,尽可以自适其乐就是。我自己没有刻意买过毛边本,年轻时也许有些兴趣,年岁渐长,对于事物的执着度已明显衰退,于毛边本也一样,不大能提起精神了。

书友吕浩喜欢玩书,亦玩出了名堂,有一年到我处造访,送了一册毛边本给我。是扬之水的《物中看画》,小开本硬封,颇为精致。书前插页有我写下的一段话,记录了当时的情状,“癸巳初冬,吕浩赴江浙一带游历,行前小坐,赠书两册,颇喜之。理洵补识。癸巳冬至次一日。”应是后来补记上去的,不过已记不清另外一册是什么书了。毛边本硬封似乎更能优雅一些,但和“毛边”最初的本意,参差的、错综的、朴拙的、蓬头的美,相去却还是有些距离了。说来亦是常态,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毛边书的发展亦然,比如切边,就有好几种切法的变化,天头、地脚、翻口,一边或几边,切与不切,书坊尽可以依了自己或读者的喜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海豚出版社的毛边本,俞晓群还发明了一种三边不切口,但呈整齐的齿轮状的毛边,书人谓之“群边”,比较别致,颇受欢迎,亦能看作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姿态。

有比较排斥毛边本的读书人。我的《与书为徒》出来,出版社做了一些毛边本,因为和文彦群相熟,就送一册与他。在一家书城的前台存放,留言让他去取。他取书后上车,急于翻看,却三边毛口,不得翻动,大为败兴,于是叹到:藏书家素来喜好毛边本,可不知它究竟有什么好?后来联想到孙犁对于毛边书的态度,心急读不了毛边书!就写了篇文章发在纸媒上,说,《孙犁不是“毛边党”》,当然亦为自己的态度了。吕浩似乎也在文章中说过,他拿到《与书为徒》毛边本时,是在朋友的家里一页一页裁开的,比较麻烦、费时,总之是败兴、不方便阅读。大致都是相同的意见。

   文彦群的文章,对于毛边书的溯源有所交代,该说的基本都说出来了,有趣的是文中说到秋禾的一种创意,他曾想做一个毛边书党人的排行榜,将鲁迅推举为毛边党党魁,以唐弢、周煦良、钟叔河、黄俊东为四大金刚,钱伯城、林辰、姜德明、龚明德、董桥、陈子善、余章瑞、谢其章为八位护法使者。好玩,以此名单亦能看出毛边党人的大致走向。当然,他的文章中还有另外一种观点是,一些反对毛边书的人认为,喜欢毛边书这一爱书人的玩意,其实是文人的一种病态文化。我不赞成,因为对于毛边书,自己虽然说不上有多么喜好,但态度是包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