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壁》是吴宇森最后一搏

(2008-07-07 11:15:38)
标签:

娱乐

分类: 娱乐

    《赤壁》火了,顶着片场事故、川媒炮轰的压力,火得合情合理。全华班的阵容,武侯祠的首映,一切都恰到好处。对于一部6亿投资的电影来说,想不火都难。《赤壁》是眼球经济的典型教材,为各色人等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有识者不妨去凭吊史实的得失,八卦者可以探究周瑜小乔组合与易先生王佳芝的区别,吴氏动作戏的忠实Fans则可以了解鸽子的新用途,但影片幕后的潜台词却无人发掘。近来曝光率十足的吴大导演,其实远没有国人想象的那么风光,《赤壁》几乎是John woo的最后一搏了。

    在国内,吴宇森就是动作片的代名词,这是他的荣耀,也是他的梦魇。从1993年进军好莱坞以来,被固化在动作片流水线上的吴宇森一直高速运转,从《终极标靶》到《变脸》再到《碟中谍2》,吴宇森的预算簿越来越厚,但创意越来越少,让·克劳德·范丹姆时代的鸽子与汤姆·克鲁斯的没什么不同,尽管电影仍然卖座,一堆忠实的Fans仍然对暴力美学推崇备至,但吴宇森心里很清楚,是时候改变了。于是有了2002年的《风语者》,让历史的凝重与动作的讨巧结缘,这是《角斗士》带来的启发,吴宇森重新上路,向着顶级导演的行列出发,但惨烈的事实击碎了一切梦想:投资1.15亿美元的《风语者》只收回7000万,不但米高梅公司元气大伤,还令吴宇森背上了票房毒药的恶名。

  2003年的《记忆裂痕》是另一次打击,吴宇森在科幻片上东山再起的希望再度破灭,这以后,他淡出了主流电影市场,除了与巨石强森合作了炒冷饭的《间谍猎手》,吴宇森再没有吸引眼球的大片问世,值得一提的只有与法国的StudioCanal合作,翻拍六十年代有名的惊悚三部曲。这不是我们熟知的吴宇森,也不是他的归宿。吴宇森不擅长文艺片,兰博式的西方英雄也与他无缘,剩下的只有动作场面和所谓的男人情义,前者黔驴技穷,后者则被讥为吴氏《断背山》。吴宇森蜇伏了,但没有放弃,他决定延续《风语者》未竟的事业,在史诗电影中重新找回自己,这次的选择谨慎多了。吴宇森很清楚自己玩不转越战、十字军或伊拉克战争之类的题材,他的目光转回国内,这里有美好的回忆,有忠实的Fans,有热情的投资者,总之有他熟悉的一切,于是六年磨一剑的《赤壁》诞生了。

《赤壁》是吴宇森最后一搏

  

赤壁的大幕已经拉开 吴宇森何去何从

 

    骰子掷出,吴宇森没的选择了。上、下两部总共4个多小时的《赤壁》将接受最严酷的考验,但不会比当年的《英雄》更难,中国市场的未映先热注定了《赤壁》不会蚀本,这是吴宇森和投资人的底限。此外,作为投资方的中影集团和吴宇森小心的准备了2个小时的缩编版,来试探欧美市场的反映,这是吴宇森重返好莱坞主流院线的最后机会。一旦《赤壁》在欧美的票房失意,吴宇森的好莱坞之路就基本走到尽头了,他将极不情愿而又万般无奈的回归亚太市场。尽管他的支持者可以强辨,亚太的市场已经够大,但对闯荡好莱坞十五年,却重回人生起点的吴宇森,这无疑是场噩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