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废墟下的中国原创音乐
(2008-07-04 13:21: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在铺天盖地的电视报道里,音乐起着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抚平伤痛,昂扬奋进,这是音乐的使命,然而每次的报道却像是好莱坞大片的音乐会。于是乎,央视的赈灾晚会上出现了《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四川卫视上游荡着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重庆卫视回响着《角斗士》的旋律,最可怜的是北京台,竟然搬出了二十多年前的《让世界充满爱》。按照我自己很不完全的统计,这段时间的救灾报道里,最受宠的是《角斗士》的音乐,出现频率在百次以上,《爱国者》、《珍珠港》、《勇敢的心》、《我们是士兵》、《泰坦尼克》也很受青睐,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搭配,《碟中谍》、《终结者》、《杀死比尔》的音乐,也被用来展示灾区的惨烈,不知道想表现什么深刻的主题。至于《无间道》里黄秋生被扔出窗外的一段配乐《再见警察》,我们只能猜想是为了向牺牲的公安干警致敬,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大概是为了纪念罹难的女同胞吧。
这里无意贬低中国的音乐人,他们的确作了很多,义演和捐款不断,就是最好的证明,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音乐的力量,这是金钱无法取代的。前些天,偶尔听到了两首专门为汶川地震创作的歌曲,本来充满期待,结果却大失所望。歌曲沉闷而舒缓,没有抒情,没有力量,剩下的只是男中音低沉的嘶吼,口号式的歌词恍惚回到了四十年前。长期以来,中国原创音乐躲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鸣得意,吟风弄月,却忘了自己的社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