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规则达成真正的共识。
在管理混乱的企业,员工对改革普遍有强烈的呼唤和热情。但是,变革真正开始的时候,这种热情与员工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对过去思想上、行为上的惯性,会使人忙乱和盲从,造成干部和员工的心理预期与现实差异的一种失落感。
往往体制变了,组织功能变了,干部和员工的观念还没有彻底地改变,工作心态与工作的方式还没有彻底的改变,思想认识上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咨询公司在为企业服务的时候,通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咨询师反复讲为什么要竞聘、公司将采取怎样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部门有哪些制度、岗位说明书对竞聘者有哪些要求。
但是真正竞聘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培训、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
财务主管说“我要记帐,记完帐错了我来找你。”——按过去的工作方式、过去的思想认识来理解岗位。须知财务主管并非仅是记帐,更重要是对财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帐记错了不是别人的事情,是财务部的工作失误。
业务经理说“我对公司无比的忠诚,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按过去的观念看待干部的素质。忠诚要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光抒情、不知道工作怎么干是没有用的。
管理人员说“我有能力,我是XX大学专科毕业的。”——按过去的观念看待能力。学历不代表能力,知识与能力完全是两回事。笔者曾经跟某集团公司下属蛋业公司的老总断言,他的销售员业绩最差的一定是本科生。老总惊问我何以未卜先知,我说本科生自视清高,而且卖皮蛋和本科毕业没有必然联系,知识要转化成能力。
规范化管理牵涉到企业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文化变革,它一定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文化是什么?它是一群人约定俗成的、能够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行为方式。就象某些地方办喜事喜欢往老人脸上摸黑,喝酒有讲究,饭桌的座位有讲究,都是约定俗成的。象海南黎族的女孩往自己脸上、身上纹身,越多越美。象缅甸,女孩都拼命把脖子勒长,越长越美。——对美的看法,是约定俗成的。企业变革时,打破以往的行为方式,以往的约定俗成,建立新的行为方式、新的约定俗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往往以往的行为方式,以往的约定没有完全打破,新的行为方式、新的约定俗成又没有建立,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困惑和冲突。比如:公司高管开讨论会,说这是圆的。不涉及你的待遇、不涉及你的人员安排、不涉及你的权力划分,都同意。一旦实施,我说这是圆的,王总说这是椭圆,郑总说这明明是方的嘛——问题就来了,这就是没有达成共识。美学的基本原理是:美是客观的,对美的评价是主观的,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当所有人都认为是圆的,就按照圆的来做事情。当隐隐约约是圆的时,形成制度就很难,执行制度时有人认为是方的,有人认为是长的,有人认为是椭圆的,就形成不了共识。
共识很难形成,但必须形成。怎么形成共识呢?在充分的教育、培训后,主要靠冲突,一个一个事件的冲突,通过冲突把每个人对事情的不同看法暴露出来,比照新的管理模式,将每个人对事情看法的偏差去掉。最后——董事长说这是圆的,一个一个事情对着它,大家都说它是圆的,共识就达成了,慢慢地,新的约定俗成就形成了。在家庭里,两口子不就是打来打去,打了很多年,打成共识了吗?家里来了客人,老公一个眼神,老婆就知道该从厨房拿什么好吃的来,这种默契连说话都不用。(未完待续)
周彦平帮办式咨询,追求“齿德兼优”http://blog.sina.com.cn/magtconsulting
规范化管理:由乱到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
规范化管理:由乱到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二):
规范化管理:由乱到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