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对“7.20”大涨过度乐观的政策理由

(2007-07-22 17:36:33)
标签:

“7.20”

印花税

利息税

股指期货

董少鹏

分类: 红墙论股
       不可对“7.20”大涨过度乐观的政策理由
    
    年内股市难以保持持续火爆状态,7月20日的快速回升,基本上可以看作震荡市的修复和恢复性上涨,后市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对于大盘出现一时的快速上涨,不可抱有过分乐观的态度。
    
      7月20日(周五),沪深大盘出现快速回升,上证综指收盘涨145.9点,深证成指涨627点。一些朋友问我:是否盘整已经结束了?是否大盘就要创出新高了?我的回答是:大盘走势虽然有所恢复,不过后市仍以震荡为主,突破前期高点还需再蓄势。
    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依据如下:
    一、特种国债的发行和使用问题。
    2000亿美元的人民币特种国债将在相当程度上改变金融生态,最主要的改变是对外投资。如果到境外投资的效益好,则可以反哺国内;如果到境外投资的效益差,亏损还是要国内来背。多渠道管理过高的外汇储备是必须的,但低效甚至亏损的对外投资所产生的影响就只能是负面的。
    其实,我国外汇储备过高一是外贸结构上积累了一些严重问题,在此不赘述,改变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时间的。我国政府过去多次强调,希望美欧向我国开放高科技出口,以此消化外贸逆差,同时也消化我国过高的外汇储备。但坦率说,这方面突破不大。从一定意义上说,发行特种国债对外投资是主动行为,也是被迫的行为。
    我国财政的非经营性开支(官饭皇粮+社会保障+教育)数目不小,如果将发行特种国债购买的外汇直接用于非经营性物资的国际市场采购,替代国内市场采购,大概是较好的办法。因为财政买单的非经营性支出其实效益多半不高,反正是要花的钱,不如借此花掉一些外汇,又可避免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
    不过,问题也没有如此简单。如果用外汇支付非经营性支出、到境外采购,也许会冲击到国内一些企业的效益。另外,也有一些法律上的问题。但照现在的做法,我们确实难以对对外投资抱有太乐观的预期。
    虽然我尚难在此短文中完整的说明此举的负面效应,但此举对于国内金融生态带来的不确定性将难以回避,这是十分确定的。
    二、股票印花税问题和存款利息税、加息问题。
    股票交易印花税在没有事先预告,未经过必要法律程序、行政程序,于5月30日突然上调,是重大行政纰漏。如果对此不加以纠正,投资者就难以得到政策的正面刺激。虽然此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投机的作用,但其抑制正常投资的作用同样巨大。在我国,股票投资者还远未到达可以使用严刑峻法进行治理的阶段,出台政策必须遵循平衡法则,即既要发挥规范市场秩序之效,又要兼顾鼓励投资者入市之效。我坚定的认为,“5.30”突然上调印花税是一个败笔。(参见逼近4200点,市场真的忘了“印花税之痛”吗)
    而减免存款利息税原本是一件好事,并且早就该如此了,但是,决策者偏偏将此举与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一前一后”、“一压一放”的安排在一起,传递的政策信号只有“压股市、保储蓄”这样一个解释。而这样的解释其实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的逆转,能够对资本市场没有冲击吗?
    加息政策也会对股市有影响,在此不赘述书本上的说法。问题是,多数投资者认为此举会压抑股市,则在当前特定的政策语境下,这样的心理影响会被放大。
    最近,许多专家学者提议政府及时将股票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我也是积极建议、大力推动者之一。建议政府尽快采取这个决策。如此决策,短期可能会再次诱发暴涨,但却是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三、金融类、地产类上市公司业绩劲增的问题。
    金融类、地产类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大增,成为近期大盘恢复性上升的主要动力。不少分析人士把加息看作是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利好。其实,即使没有加息因素,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也会十分可靠,因为在本质上,我国仍是资本紧缺国家,金融类上市公司获取垄断利润增长是必然现象。这一轮金融类上市公司业绩暴涨,与它们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份有关,其中还有很多金融类上市公司相互持股的现象。金融类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增长,是其业绩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此外,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也为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贡献了不小的份额。
    地产类上市公司业绩大增似乎不用我在这里多加评析了,因为连续三年来的房地产新政几乎已经宣告失败,所谓“稳定房价”的调控意图已经被“稳中有涨”的房价实际走势所完全覆盖。最初,政府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意图之一,确实是扶持资本市场,并且发挥了一些作用。而在2006年下半年股市大涨之后,房价、股价成为政府调控的双重目标了。不过,使房价下调的手段确实已经用尽,因为,维护房价稳中有升的趋势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对中央政府也没有太大的坏处。
    所以,即使加息频仍,房地产市场依然火爆。由于卖方市场长期主导,加息不会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长期看,房地产价格到达一定高点时,会招致购买者恐慌,从而引起购者停购,卖者踊跃,房价暴跌,呈现危机。我认为我国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就可以预见的因素看,五年内难见这样的趋势。可以说,房地产牛市还将持续。
    尽管我们要辩证看待人民币升值,但是,人民币升值提高股市价值和提高房地产价格的必然性是没有必要置疑的。这是国内股市在2005年起的较长的时期内一个永恒题材。即使股市因政策因素走软,金融类股、房地产类股也会保持良好业绩增长态势,其股价也会保持长期的升势。所以,金融类、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被买家看好,成为中国股市做空者的主要对冲力量。
    四、股指期货问题。
    中国证监会已经明确表示,股指期货上市没有时间表。但是,按照既定的步骤,涉及金融期货的法律、规章、细则还在陆续出台,这给市场一个很大的悬念:股指期货何时面试?如果说,在2005年时管理层对股市期货的对冲作用还有很大的积极预期的话,那么,看过了权证交易的混乱之后,对股指期货的积极预期已经转变为消极预期,至少也是“喜忧参半”!!
    可以说,市场多数参与者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如果股指期货推出,大盘将首先选择下跌。我认为,即使在上证综指跌到3500点时推出股市期货,也很难确认炒家会必然推升股指。所以,股指期货作为一把悬剑,业已成为空方的武器。
    五、政府后续呵护手段。
    显然,在“5.30”股市暴跌之后,政府不断采取了一些护盘政策,比如澄清不利于市场稳定的讲话,增加市场资金供应(保险资金入市比例提高、加紧发行基金等),宏观调控政策注重温和。
    此次存款利息税政策调整之所以具有“骑墙”特征,也是在压制市场和呵护市场两者间抉择的结果。按说,利息税可以完全免除了,但是如前面所分析的,利息税和股票印花税组合调整、方向相反,给市场传递的信号是有破坏力的。于是,这次留了一个尾巴:税率将由现行20%调减为5%,不完全免除。
    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在,政府不希望股市重新回到熊市状态,一旦市场认为政府在施加“熊市政策”,政府会主动通过政策调整进行修复。但是,政府又十分担忧市场过于火爆和投机
    以上五点决定了年内股市难以保持持续火爆状态,7月20日的快速回升,基本上可以看作震荡市的修复和恢复性上涨,后市回落的可能性较大。金融地产类股业绩上升和股价上扬会带动股市上升,但更应将其看作稳定因素,因为,还有很多涨不动的股票。对于大盘出现一时的快速上涨,不可抱有过分乐观的态度。
    我继续认为,大盘在上证综指4000上下100点左右空间震荡,为可接受程度最高的区域,跌到3500点是个极限。上冲到4500点为警戒区域。
    但即使如此,局面已经不算坏了,投资者还是有很多操作的机会和可能的。只是,赚钱的概率缩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