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2011-07-14 21:04:47)
标签:

教育

分类: 继续教育

一、名词解释:

1.遗传——是指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2.前儿童心理学——是指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3.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4.自传体记忆——是指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平行游戏——是指一种幼儿游戏形式,是社会性游戏的初级形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幼儿操作同样的或相似的玩具,开展同样的或相似的游戏,各玩各的,有时幼儿相互模仿,但相互间没有任何联系,无意去支配别人的游戏活动,没有合作行为,没有一起玩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相互模仿、给取玩具、微笑、搭话。

7.自我中心语言——这是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二、填空题:

1、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  年龄太大     年龄太小 

2、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学习水平  更为妥当。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    发展速率  特色和风格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  表现者 欣赏者的角色。

5、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 四种。

6、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自传体记忆

7、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视力  

8、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  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9、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   直觉行动思维  在先,具体形象思维 随后,抽象逻辑思维

 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0、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 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复述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

11、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 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 ,一种是  敌意性侵犯 

三、简答题:

1、简要回答大脑的机能发展?

答: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有:
1)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
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
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2、简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答: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有:
1)
对规则的理解: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2)
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3)
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4)
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3、简述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答 :个体性别角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生物取向阶段;(2)社会取向阶段;(3)心理取向阶段。

4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答: 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是:1)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四、论述题:

1.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
)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2. 常有家长问,孩子都上大班了,可还是那么胆小,见什么怕什么。前几天带他去公园玩滑梯,他愣不敢上去,好不容易抱上去了,他又不敢往下滑,吓得哭起来。惹得周围人议论纷纷,我们做家长的挺不好意思的。可这孩子天生就胆小,又有什么办法呢?
试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并提出家庭教育中的措施。
答:1.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主要有:熟悉环境的改变; 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 后天经验所致。

2. 如何帮助儿童克服惧怕心理:(1)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2)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即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设身处地体会大人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儿童和大人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的抵触情绪。(3)家长和老师应多与孩子交流。父母应主动架起交流的桥梁,多和老师谈谈孩子的问题,这对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

3.小明在家里能说会道,想要干什么表达得一清二楚,还能把一家人指挥得……
试分析小明的这种心理并提出建议。
   
上述两个分析题,在回答时先要从家庭教育、孩子自身气质及性格特点角度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 提出相应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

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

    分析: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1.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2.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