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喝牛奶

(2022-09-09 21:07:04)
标签:

牛奶

订牛奶

分类: 闲言碎语
喝牛奶
(原文发布于2019-04-02新浪博客,整理存档)

我的医生和我闲聊,说道:一个礼拜中须有三天吃得象非洲难民,美国的很多现代疾病,都能不治自愈。我想起外婆老早也讲过:年纪大起来,天天挨饿就健康了。吃得虽简素,但老太太一日一瓶牛奶,自小喝起。八十多岁时依然骨骼健朗。

我生于七十年代物资贫乏的国家配给时期,加之畜牧业经济的地理差别,虽身在鱼米之乡的大城市,别说成年人,哪怕婴幼儿的乳品供应也往往不足,取而代之的辅助品是“奶糕”。但回顾我婴幼儿时期的相片,并不见任何“营养不良”的迹象。长辈们会振振有词地解释为“吃奶糕虚胖”。

“奶糕”可能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何况七零后的我成年后身高没有超过四零后的母亲,于是乎“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足”和“身高”这两件事之间,被毫无悬疑地盖上了“因果关系”的硬戳。外婆以此抱怨,子女一辈吃奶都没有孙一辈的这般艰难。

人的命运,总是被时代裹挟着,无法自主,哪怕一口吃喝。牛奶不过是件顶顶小的事情,很多地方还有人吃不饱饭呢。故此,我不敢有丝毫的抱怨。

老早上海订牛奶是要讲资格的:母乳不足的婴幼儿,有医生证明的慢性病患者,离休干部之类。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孙,又是儿科医院的急诊常客,所以外公外婆硬将家里的两瓶牛奶转了一瓶到我家,两老人分喝一瓶。常说:小辈能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在我家便是最大的行孝。

八十年代后,乳品供应紧张才慢慢得以缓解。七零后的我也才刚开始有了智人类的初始记忆:牛奶是要去奶站领的,一张卡,标识日期,一天划一格。后来也可以送上门,但是要付送奶费的。过去的牛奶都是全脂牛奶,瓶口先封上一片硬纸,再用牛皮纸盖上,蜡线封口。取回的牛奶,先扯掉蜡线,去掉牛皮纸,里面那层硬纸片,有时候一下子揭不下,被撕成好几层,最底下的那层总是积着一层奶脂。

喝奶这件事情,我姆妈坚持是要加热的。钢筋小奶锅,热气升腾即关火,奶液潽出来可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更有讲究营养的,热牛奶里敲入一只水潽蛋。热好的牛奶上总是浮着一层油脂奶皮。我不喜欢喝热牛奶,觉得腥气,每次捏着鼻子灌下。直到离开父母身边,才终于有机会喝上冷牛奶,大感舒爽。但也不是从冰箱取出就喝,还是要倒在杯中放一放,稍微回暖一下才喝的。太凉的也受不了。

我虽不爱喝热牛奶,小时候的热饮,上海“乐口福”才是最正宗的麦乳精(一种类似阿华田之类的饮品)。探望病人时,经常有这么一听,和橘子罐头黄桃罐头类似,老“高级”的样子。我们班有个女生,扬言自己每天喝很多麦乳精。起先我很羡慕,后来又不羡慕了,因为她最后长得很胖。小人也是懂得要爱美的。

物质丰裕之后,孩子们都吃上了配方奶粉,更为“高级”的词汇层出不穷:β-胡萝卜素,核苷酸,DHA,α-乳清蛋白....... 各种“高级”之后,我的医生又来告诉我:得经常吃得像非洲难民才健康。这也并非是对立的关系,物极必反而已。以医学的解释:我们的身体进化,没跟上科技发展和商业炒作的速度,还停留在非洲难民的层面,无法享受大富大贵。

由此而生:恣意潇洒,任性而为,是一种生活;谨小慎微,克制收敛,也是一种生活。从概率上说,后者较大程度能保持健康长寿,但将正确的道理全部照着做,活着岂不没有乐趣?何况我还担心,好东西没吃够,结果也并没有健康长寿到哪里去,岂不是更加得不偿失。“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人生的无奈,关键是看我们自己愿意记住什么,相信什么。

无论如何,牛奶还是要喝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终身谨记:好好吃饭,孝之始也。

清明将至,聊作慰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MasalaChai
后一篇:蛋奶酒Eggnog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