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vore的理想生活

标签:
locavore当地农业农业物流碳排放有机食品 |
分类: 闲言碎语 |

(原文发布于2011-04-30 新浪博客,整理存档)
曾写到“咸鱼”,有同学问如果买不到意大利鳀鱼,有否替代产品。我觉得:可以用广东的梅香咸鱼。
如果说自己有什么优点,我想我是一个比较能随遇而安的人,尤其体现在吃的方面。在国外虽然吃不到大闸蟹,可是马里兰蓝蟹、温哥华蟹也肥腴鲜美;虽然没有应季的河虾,可是波士顿龙虾也便宜好味;虽然吃不到金华火腿、虾籽鲞鱼,也自有洋火腿、洋咸鱼解馋一番......谁又能说,做中餐一定要用中国的材料,而做西餐一定要用西方的材料呢?
开阔味觉,在当地寻找搭调的食料,每一处发现都能令我感到欣喜。
我想,自己应该算是一个locavore。
就我一个理工科的大脑,对于那些新潮思想向来不太待见。稍微动一动脑子吧,地球的碳排放主要来自森林砍伐和矿物燃料。减少运输势必可以减少燃料排放,但小规模农业效率低下,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同时和高价的“有机农业”一样需要占用更多的耕地资源(意味着森林的减少),这几笔又如何计算呢?
想明确一种食物的“碳标签”,哪里是量一下miles,从佛罗里达到明尼苏达,或从加利佛尼亚到佐治亚那么简单呢?
我承认我是一个吝啬的人。减少了运输与流通环节,低成本的本土食材可以节省我的腰包,每一块钱都要用到more than $1。
我承认我是一个挑剔的人。实在是无法忍受那些超市里那些催熟番茄,经过长途运输后的索然无味。本土的食物,尤其是蔬菜瓜果会比较新鲜。而新鲜,则意味着营养。美国第一家庭在白宫后院开辟了一块百来平方的菜园,第一夫人有意避免了“有机”这些环保词汇,而是用“新鲜”、“有营养”,藉此鼓励民众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很高兴米歇尔没有说出那些似是而非的科学蠢话)。
我承认我是一个伪文艺老青年。支持本地农业,因为内心喜欢在我生活地不甚遥远之处还有farm这样的地方存在。虽然仅靠本地农业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日常需要,但farm带给人们的喜悦,是于喧嚣浮躁的都市生活中对于自然的最后一丝向往。我希望我孩子的成长记忆中亲手抚摸过牛羊,多一些鸡飞狗跳的生活乐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前一篇:宽粥一碗几碟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