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肉圆菜底

(2022-05-10 23:06:14)
标签:

红烧肉圆

肉圆菜底

红烧狮子头

肉圆

狮子头

分类: 工笔.上海
肉圆菜底
(原文发布于2013-02-06 新浪博客,整理存档)

二十年前,上海各个单位食堂,大排菜底、肉圆菜底往往是最受欢迎的主打菜。菜底就是炒青菜。
我姆妈单位同事的孩子,小兄弟俩去食堂打饭,一份肉圆菜底,哥哥吃菜底,把肉圆让给弟弟吃,结果被传为美谈。我姆妈以此为例,给我们上思想品德课,反反复复,直听得我头皮发麻:为什么不能每人半个肉圆,半份菜底?这个做哥哥的明明是在沽名钓誉,存心想坏了老二的名声!再说一顿饭光吃肉圆,哪能吃得落去。
南方人天天要吃绿叶菜,是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青菜一年四季都有,价格便宜,做菜底也最划算。尤其是秋冬季,天冷一打霜,青菜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将植株内淀粉转成糖,糖分高,细胞液冰点降低不容易遭到破坏,所以味道顶顶甜。本地的矮脚菜和小棠菜,去掉破损的外层大叶,或烧,或焅,味道未必不如肉圆。更不用提那湖州南浔的绣花锦,软糯清香,据说是浇了西施洗过胭脂的水,叶片厚如丝绒,茎纹美丽,烧完了还是碧绿青翠,那真是比肉还难得百倍的东西。
又甜又糯的青菜,我是百吃不厌。每天换着花样:青烧油豆腐,菜心面筋煲,青菜汤年糕,菜泡饭,爆腌一下炒百叶炒毛豆子,包馄饨,烧菜饭,最多的还是做菜底。
肉圆菜底
宁可食无肉,不可无菜底。
青菜菜底,除了清炒,还能做成宁波焅菜。整棵青菜竖向剖成四瓣,翻炒至七分熟,加少量酱油和糖,文火慢慢煨,焅至青菜软绵,再加糖收干。“焅”就是将食材加少量汤汁烧开后用小火慢慢地收味。汤汁的量,介于红烧与干烧之间,但是火候比“烧”轻微得多,通过长时间的加热,令调料充分浸入那些质地坚韧或味道寡淡的食材之中去。比如竹笋焅肉,把笋焅入肉味,而肉焅入笋味。再如葱焅鲫鱼、葱焅大排,荤腥中浸入葱香。还有焅长豇豆,是足足的酱油和糖的滋味,太落饭了。焅菜一定要油汪汪的才好吃,并不是炒菜时多加油,而是临出锅时淋上一点油,如果用两只红烧肉圆替代,那简直就是“天仙配”了。

肉圆菜底
歌颂完菜底,我们再说肉圆。北方同学可能要问了,肉圆和狮子头有何区别。
狮子头是酒楼菜,精致细腻,属于淮扬菜系。肉圆是家常菜,没那么讲究,属于食堂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之外,食堂菜系当属第九大。我做学生的时候,上午第四节课,饥肠辘辘,满心思不是老师黑板上的笔记,而是琢磨:今儿食堂中午是“大排菜底”,还是"肉圆菜底"。这两大硬菜,在物质不丰裕的年代,可谓是明灯,照亮生活的希望。我爱肉圆菜底,更胜过大排菜底。

我自己做的红烧肉圆,也非常好吃。秘诀只有一个,遵循传统:一要手工切剁,二要下油锅炸。
细切粗剁,才能保证不均匀的颗粒大小,以形成肉圆的质感,如“狮子头”表明呈现的凹凸颗粒。常看见用绞肉糜做的“肉圆”冒充“狮子头”,表面光溜溜的,那个是“贡丸”不是“肉圆”啦,虽然都是肉做的,但吃起来是浑身不搭界的东西。
炸肉圆,则是对于美拉德反应的充分利用,才能保证肉圆的香味。那些不用炸的“健康肉圆”,我是看不入眼的。油炸,不是把整个肉圆炸熟,而是将肉圆表面滚上淀粉,炸出一个壳子,既香,又能帮肉圆定型。沥干油后,再用小火加酱油和糖慢慢煨熟。肉圆熟烫时翻动易散,记得待稍冷却后肉圆结实了再装盘。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肉圆菜底的故事不用再摆上台面,即便摆上来,小孩也听不懂了,不过对于肉圆菜底的热情,他们是一点也不逊于我们当年——基于人类多巴胺对于美食的相对一致性的反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蒸狮子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