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眸高考

(2022-11-24 15:51:06)
标签:

情感

文化

分类: 我的跑步人生

                                      &回眸高考&

                                                郭锦松

每当回想起44年前我参加刚刚回复的197712月份的高考,真是感慨良多啊!“文革时期”,那时的高考复习资料和相关的复习书籍,对于我来说真是梦寐以求的啊!我们家几代人都是文盲,唯独我一人是1975届的高中毕业生,那时的课本书只有几十页,简单的例题和习题不能再简单了。就连当时的蚌埠新华书店也都是马恩列的书以及毛泽东选集等革命书籍,数理化教科书籍就见不到。我初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习生活正赶上了“张铁生”交白卷与“教育回潮”的动荡年代,每年学生要参加午收秋种农田劳动。再加上我们初三时赶上母校(因淮河大坝北移,治淮工程需要)搬迁,学校被迫停课,我们只好干“临时工 ”挣点生活费。

     上高中二年级时,我们又回到了在建的母校上课(就是现在的蚌埠八中校址)。当时正赶上“开门办学”的时代,高中毕业班分什么“政文班”“农数班”“农技班”,我是选择了“政文班”。学校发了一本数学书和语文书,基本上没有学过。

     自从197710月份我获悉恢复高考的消息后,真是“久旱逢时雨”啊!随即我就兴奋不已的终于让我有机会发奋苦读,排除万难,顽强拼搏了,当时我真是废寝忘食,马不停蹄的到处收集复习资料,最初是收集自己多年来的课本书和作业本,以及同村的高年级的作业本,再从熟悉的老师那里找点题做作。就这样77年考完后都参加体检了,后没能被录取(当年通信不畅也不知道考多少分)。考试前后我一直都在参加生产队劳动,当年那是靠干农活记工分分红的年代。

     考完的第二天我就一边干活一边复习。紧接着就准备19787月的高考复习资料。一开始到处打听《知识青年自学丛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借到一本数学和物理,就赶紧连天加夜的抄,同时还找要好的同学帮忙一起抄写,然后再及时还给人家;有时后在参加大队部工宣队开会和宣传工作时,看到有用的报纸以及宣传册就带回来看看。当时我就利用大队部通讯报道员的工作机会,时常写写通讯报道稿件,以此来提高我的语文写作水平。更令我难忘的是利用生产队到市里挑粪的机会,拿个小纸头到处在各学校的黑板报上抄点数理化题目,回来看看做作,然后自己用信纸制作的作业本,在上面做满题目后,也不知道解题方法对不对,就这样集中起来找当年的数学老师批改。印象中我走亲访友时,见到书就看,有时能借就借。我平时的口袋里一直装着复习题,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抽空拿出来看看。我还利用放羊的时间复习,特别是在大坝上或者沟旁边,一边放羊一边背诵政治和语文复习题。遇到下雨天就在家有计划地做题。有时经常夜里醒来时,点上电池灯或煤油灯,把脑子里想起来的数学题做作,就这样挖苦心思的想啊做啊。当时我夜里经常苦苦得在想:要是有个亲戚是老师该多好啊!没有办法,有时候为了一道数学难题都琢磨一两个月还是一知半解,可以说一点点的复习题,基本上能倒背如流。那时候我在我们大队还算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就这样在我当年老师的鼓舞下,决定让我报考理科本科。

    紧接着我又苦思迷想,该怎么复习呢?面对重重困难,我还是继续寻找复习资料吧,对于没有学过的高中知识,首先自己刻苦专研,反复琢磨,实在不会就千方百计的寻求当年的老师讲解。197810月的一天,一位好心人看我们求学心切,就带我和另一位同学到合肥中科大找一位数学顾老师,我把最难的题目带上让其讲解。老师说:你解题的思路打不开啊,见的题型太少了,还是做一些基本题目为好。当时我是有苦难言啊!自己在家一人复习,既没有教科书,又没有系统的老师指导,东借西凑的找来一点题目就做作,哪能知道解题方法啊!后来我又托熟人出差(熟人也不懂),在上海几家书店看看,实在买不到合适的复习资料,就买了一本《晶体管脉冲电路基础》,《高等数学基础》,我只好稀里糊涂的看一看。实在不行就将现有的题目翻来覆去的做作。可笑的是我钻窟窿打洞的弄到几题国外竞赛题,就白天昼夜的思考琢磨,怎麽也想不出来,偶然找到老师问一下也是一知半解。考试的时候,就凭这几个题目的记忆和理解去参加考试了。当年的高考也是七月七日和八日两天。中午考完后,就吃一点自己带的干粮,喝口用军用水壶带的水,然后用塑料布铺在校园里的空地上休息一会,接着下午继续考试。考完后又继续一边干农活,一边思考着考不上的打算。

      就这样19787月的高考又差了14分。当时我的精神压力太大了,记忆中我一个星期没有出自家院子,胡子多长,体重只有一百零几斤。要想跳出“龙门”,我只有横下一条心,自信自强,继续苦战一年。我还是一边参加生产队劳动,一边再寻找复习资料。根据当年蚌埠市教育局印发的高考复习指导小册子,我就按照复习大纲的要求,针对性的复习。偶尔一次在学校找到当年的高中物理老师,旁听一堂物理课。我又找到关系较好的当年的化学龙老师,旁听一下化学课,因为路程远,中午就在老师家午饭,顺便再问问不理解的知识点,遗憾的是这样的学习机会只有两三次。另外,最让我伤心的事是缺书少题,难以系统性的复习。当时我真是做梦都在寻找复习资料啊!什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叫“如饥食渴”?当时那才叫“如饥食渴”呢!

幸好有1979年的高中中专考试,我终于如愿的第一志愿考上了南京铁路运输学校通信专业,终于跳出农村,跃进六朝金陵,成为“天之骄子”的读书人,我真得感谢那个伟大的改革时代。感谢我一路走来帮组我,支持我和鼓励我的老师以及同学们。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如今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复习资料堆积如山,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现在的考生如果能像我们当年那样对待复习资料如获至宝.再加上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以及见书如命的痴情,我想应该能节省多少时间和精力啊!少走多少弯路啊!

      书真是我们当年的命跟子啊!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想,今天的考生能体会到吗?

                                         2022122 

回眸高考

 回眸高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