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言不当  贻误病情

(2010-04-15 21:32:23)
标签:

健康

分类: 案例

一位34岁的女性患者,2年来因患惊恐障碍而就诊于多家专科医院和心理咨询机构,均无明显的疗效,十分痛苦。最后,她在某心理专科医院求助于一位有经验的心理医生。当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药物和心理综合治疗后,她的症状明显减轻,能够轻松地和医生交流自己看病的曲折经历。她谈到起病初期在某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一次就诊。当天,接诊医生听她陈述病情之后,便果断地告诉她“这是焦虑”,同时为她处方了一些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由于她当时不理解何为“焦虑”,加之医生态度严肃且未做更多解释,她便认为自己被医生诊断为精神病,怎么也无法接受,甚至恼羞成怒,愤然离去。她当时情绪激动,心想:“这叫什么医生?!什么医院?!”不仅发誓不再来这家医院,还一气之下把医生开的药都全部丢掉了。由于这次不成功的就诊,使她很长一段时间丧失了对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的信任,病情得不到妥善处理,越来越重。

在社会上心理卫生知识尚不普及的情况下,这个例子是非常典型的。从专业要求来看,精神病院的接诊医生并未作出不当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出在患者没有医学、心理学或精神病学的专业背景,理解如“焦虑”这样的专业名词有较大困难,加之情绪焦虑,以及就诊于精神病院的行为给患者带来了病耻感。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如同惊弓之鸟,一触即发,情绪易激惹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为了有效地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医生有必要体察患者的实际情况,慎重自己的言行,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后者意味着:医患关系被破坏,患者病情被贻误,医生行为被误解,医院形象被损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