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呼吸

(2010-03-05 22:08:55)
标签:

健康

分类: 心理学

呼吸是大多数生物在其生命中时时刻刻进行的特征性活动。人类通常将自己的呱呱坠地视为新生命的诞生,换言之,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既是自主呼吸开始的标志,也是生命开始的标志。同样,呼吸的永久性停止往往被认为是生命结束的标志。因此,中国俗语中以“断气”、“咽气”作为死亡的代称,并以“人活一口气”作为人生命的指征。但是,呼吸作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概念却很少被提及和重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于是,很有必要对呼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生物学意义的呼吸

生物学意义上,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人在内的多数动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止。

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时进行的环节来完成: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可见,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以及它们与机体代谢水平的相互适应,同时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呼吸运动中,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正好相反,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正常成人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当人用力吸气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此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正常成人男性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性约为25003500毫升。肺活量代表一个人潜在的呼吸能力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是常用的测量呼吸功能的方法之一。

呼吸系统包括肺和呼吸道。肺是一个内含大而潮湿的呼吸表面的腔,位于胸腔内并受体壁保护。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即呼吸道。呼吸道多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作用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和对吸入气体进行有限的处理。呼吸器官的共同特点是壁薄、面积大、湿润、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进入呼吸器官的血管含少氧血,离开呼吸器官的血管含多氧血。

(二)心理学意义的呼吸

心理学意义上,呼吸是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征之一。“心平气和”、“心烦气躁”这一对反义词是对此最形象的描述。人在放松、和谐与紧张、应激状态下的呼吸状态截然不同,如前一节谈到的“过度换气综合征”就是人在急性心理应激情况下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

不仅如此,呼吸习惯是人的基本生理心理习惯,是人个性心理特征的直接反映。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现,性格沉稳者一般呼吸平缓,而脾气急躁者往往呼吸急促。如果说语言是人类的高级心理功能,同样可以说语言是人类的高级呼吸功能。这不仅是因为语言与呼吸共用呼吸系统的许多重要器官,而且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语言的需要,使人类比其它哺乳动物更多地利用口腔参与呼吸过程。因此,语言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呼吸形式。如果以语言习惯来反映人的个性则更为直接和典型,如内向者多沉默寡言,外向者则心直口快。

反过来看,由于人的身心是相对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通过改变呼吸活动也可以调节心理活动。正确的呼吸运动可以作为有效的放松方法之一,下文介绍的腹式深呼吸运动放松练习就是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自我放松的有效手段。

(三)社会学意义的呼吸

呼吸习惯影响并反映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而个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其命运,这就使呼吸具有了社会学意义。如果呼吸影响个体的命运,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命运也会同样受到呼吸的影响。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同呼吸,共命运”来形容人际关系的亲密与和谐。本节末的例子试图对此进行说明。前文谈到的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语言,不仅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和高级呼吸活动,也是人类的高级社会活动,这也为呼吸的社会学意义提供了佐证。

在社会文化层面,呼吸甚至和诸多哲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集中的体现。以下举儒家、道家和佛教分别介绍。

1、儒家

儒家的世界观认为,宇宙最初由“气”(亦写作“炁”)生成,“气”是“道”的代表并体现为“太极”,太极分化为一阴一阳的“两仪”。人生修养的重要功课是“养气”,这源自《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该书接下来指出了气的特点: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

后世的儒家甚至养成了“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朱子语类》中朱熹语)的养气习惯。静坐养气过程中,主要是在体会气的一阴一阳(两仪)的作用,对应在人体上即表现为一呼一吸的呼吸运动。

2、道家

道家以“道”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又提出了“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的观点,可见“自然”在道家思想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何谓“自然”?历来说法不一。从汉字字源学考查,“自”本义是鼻子的象形,当人们谈到自己时常指着自己的鼻子,于是的字义后来逐渐演变为作第一人称代词的自己解,并进一步引申出介词和副词本来当然的意思,然后又引申出动词的意思。“鼻祖”即始祖,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同样,在呼吸器官中,鼻子(自)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即是呼吸的器官。“然”的本意是燃烧,“”代表火。现代科学证明,燃烧是一个快速的氧化过程,而呼吸同样是一个氧化过程。因此,“自然”与呼吸的关系不言而喻。《老子·第五章》中还作了形象的比喻:“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其中“橐龠”即风箱,它的一伸一缩,不正像呼吸时肺的运动吗?人体是小天地,天地是大人体,道家因此效法天地自然,通过调息养气、改善呼吸功能,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延年益寿的气功修炼方法。

3、佛教

佛教对呼吸同样极为重视,和儒家、道家一样也上升到了“道”的高度。这一点可从以下的例子中找到直接的证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