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静胜动  以逸胜劳

(2010-03-03 18:18:20)
标签:

情感

分类: 案例

民间流行这样一则寓意深远的故事:一位木匠在自家院子里开办了一个木工作坊,和其他木匠同事们一起终日忙碌,生意十分红火。院子里不仅木料成堆,而且遍地都是很厚的刨花、木屑和锯末。一天,开作坊的木匠不慎把自己的手表弄丢了。他回忆自己活动范围只限于在院子里,手表必然藏在院子里某处,便发动所有木匠一起帮他寻找。但是,由于院子里面杂物太多,大家寻找起来毫无头绪,结果从白天忙到天黑却一无所获。大家失望地收工散去,只有作坊主木匠留下来,疲劳地坐在自家院子里发呆。这时,他七岁的儿子跳跃着来到父亲身边,孩子手里举着一块手表。木匠一眼认出那正是自己遗失的手表,欣喜的同时又十分奇怪:为什么满院子的成年人忙着找了大半天也找不到的东西,却被一个小孩子找到了?于是他好奇地问儿子:“快告诉爸爸,你是怎么找到手表的?”

儿子得意洋洋地回答道:“我是刚刚找到的。白天您和叔叔们找手表,我想帮忙却帮不上,只能在一边看着。天黑了,叔叔们都回家去了,院子里一下安静下来。这时,我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就朝着声音的方向去找。结果在一堆刨花底下找到了这块手表,果然就是爸爸丢的。”

木匠恍然大悟,连声称赞儿子聪明,自叹不如。

其实不止是孩子的父亲,作坊的所有木匠都没有想到孩子的办法。而事先七岁的小孩子本身也没有寻找手表的具体方案。他只是静静地等待院子变得安静,手表的声音自然出现。成人的忙乱与孩子的放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人的劳而无功与孩子的手到擒来的结果更是令人咋舌。由于放松状态下认知功能提高,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够以静胜动,以逸胜劳,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以院子比喻人的心理世界,以手表比喻工作目标,以杂物比喻干扰信息,以成人们的无效劳动比喻紧张状态下盲目的心理活动,以孩子的准确行动比喻放松状态高效率的心理活动,则这个故事的启示便更加显而易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认识呼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