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2010-02-21 22:09:44)
标签:
军事 |
分类: 心理学 |
秦代末年,天下大乱。公元前207年,由项羽指挥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史称“巨鹿之战”。尽管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但是项羽却不畏强敌。他率领部队渡过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立即下命令:把渡船全部凿漏并沉入水中,把做饭用的锅等炊具全部砸破,把居住的营房全部烧毁,士兵每人只准带三天的军粮。他用这种方式告示全体士兵:必须坚决拼死战斗,不能有一点儿后退生还的想法。项羽部队就这样抵达了前线,一到就与秦军遭遇,经过九次激烈交战,截断了对方的退路,大败秦军。巨鹿一战,项羽以弱胜强,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一时威震诸侯。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率领数万汉军去攻打赵国,赵军则有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口(今河北省井陉山上的井陉关)迎战,双方兵力相差十倍。韩信部队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半夜,韩信下令,仅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并告诉他们打完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命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营,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汉水河岸布阵来引诱赵军。天一亮,韩信就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儿,汉军假意败退至河边阵地,赵军则倾巢而出,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布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见到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军心大乱,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大胜仗。庆祝胜利时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布阵应该‘右后背山、左前临水’。您却让我们背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结果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策略呢?”韩信笑道:“这在兵法上也是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而已。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有退路,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死战呢!”
【按】这两个战役都成功地以弱胜强,原因是军事统帅通过将整个部队的动机和焦虑调节到最佳水平,鼓舞其士气,激发其潜能,使之超常发挥,才取得了最好的战绩。这是统帅在军事实践中对心理学原理的巧妙运用,也是在危急情况下创造性地“悟”的效验。实际上,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使从统帅到士兵都处于生死攸关的紧张、焦虑状态,而这恰恰为“悟”提供了重要和关键的条件,如何对此加以利用则体现了统帅的心理素质。项羽和韩信表面上沉着冷静、视死如归,其实早已胸有成竹,之所以能够如此,正是由于其优秀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