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习生在学习了述情障碍后发现自己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此苦恼不已,于是求助于带教老师。老师了解情况后,为他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找一本小学生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找出与“心”相关的部首,如“心”、“
忄”、
“”(后二者是“心”字的变体),按照部首检字法检索出带有这些部首的汉字,将这些字组成的词以及词义抄写下来,经常阅读并有意识地在生活语言中使用。学生认真地完成了这项作业,果然,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短时间内大为提高。事后,学生兴奋地向老师汇报自己的成长,同时感慨地后悔自己在小学和中学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老师笑着告诉他,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很多述情障碍患者。
【按】也许有人会问,类似这种语言学技术是否与心理学有关?实际上,心理测验中著名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也是通过类似的方法编制的。16PF编制者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的卡特尔(R. B.
Cattell),其重要贡献之一是将因素分析的数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人格测验。他从词典、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文献以及日常用语中收集了4500余个描述人类个性特点的词汇,通过对同义词的分析,整理出171个表示人格的最基本用语,根据这些词的相互关系分成42组作为人格的表面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相联系,在外部行为中表现。卡特尔及其同事在几十年时间里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发现了20种基本的特质,最先用A、B、C、D、E等命名,后来又收集到更多的证据。他对表现特质进行因素分析,得出十几个隐蔽在表现特质后面的根源特质。卡特尔认为,只要测量出16个根源特性在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就能知道其人格,他据此编制了16PF。该测验能以约45分钟的时间测量出16种主要人格特征,凡具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使用,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广泛应用于人格测评、人才选拔、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于1979年引入中国并由专业机构修订为中文版。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通过与“心”相关的特殊部首可以发现字义中与心理和情绪相关的因素,而部首检字法又为找到这些字及其组成的词带来很大的方便。在这方面,与英文相比,汉字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在后人感谢创造汉字的祖先遗留下宝贵智慧财富的同时,类似这种便捷的研究方法也是值得心理学家注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