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人同行 必有我师

(2009-10-08 10:57:03)
标签:

文化

李心天老师为人谦虚,授课时经常恳请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尤其欢迎、重视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并再三强调:“我的观念需要更新,你们也是我的老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说:‘二人行,必有我师。’”

李老师和孔子的话是否矛盾呢?孔子的话被记录在《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如果按通常的理解,“三人”指的是除从师者本人之外,尚有“善者”和“不善者”二人。那么,孔子的这种对人的判断未免绝对,何来百分之百的善人和百分之百的不善人呢?老子的相关论述似乎更符合实际: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老子·第二十七章》)

善人与不善人相对而言,互相依存,难以区分。其实,后人误解了孔子的意思,关键在于一字之差。古时“三”、“叁”、“参”三字通用,原文中实际上使用的是“参”字。“参人”意为参考他人,并非指三个人。如果参考他人,两个人就够了。因此,孔子对人的判断并非绝对,李老师的说法与孔子不仅并不矛盾,而且纠正了人们通常对孔子这句话的误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