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寂欲除 治疗强迫

(2009-09-10 21:38:44)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理学

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

佛谓之曰:“欲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

佛为说偈:

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

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

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这是《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一章心寂欲除》的文字。《四十二章经》是中国最早的佛经,至今已流传二千余年。如果去掉宗教的形式,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可以发现,这段精炼的文字记录了(释迦牟尼)佛的对一位强迫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案例。可试作分析:

根据现行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强迫症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本例患者的症状集中于有关性的内容(淫),产生了自我强迫和反强迫的强烈冲突(患),症状持续存在(不止),并有自我阉割的强迫冲动(欲自断阴)。

为此,佛作出了心理诊断和治疗的方案(断心),同时否定了不当的诊断治疗(断阴)。进而分析并肯定了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心如功曹),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起到了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性产生于识,识产生于前、后,导致内心不安,这是在认知层面对病理心理学机制进行的解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放松身心,使想二心寂静平和,则刺激(色)与为反应(行)就不会(非)再起作用。内容上有认知治疗的作用,诗歌()的形式便于记忆和反复吟咏,时时用以指导、调控身心的活动,于是又有行为治疗的意义。最后佛强调,诊断治疗的策略是权威专家(迦叶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作出的,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论证,效果确切,鼓励患者身体力行自我治疗,于是有了暗示治疗的效果。

    短短的文字中,一个完整的诊断和融合多种心理治疗的方案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对此,学者如果有心理学家的敏感是不难读出的,当然,个中三昧还需要仔细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