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陵渡

(2016-11-15 12:51:53)
分类: 我自倾杯·随笔
相遇风陵渡


一、

初见风陵渡时,我读中学。

在上学的路上,时常见一列太原发往风陵渡的绿皮客车从身边呼啸着驶过。那个时候,不知风陵渡具体在何处,但这名字,总让我生出一些想像,苍远而雄浑,或者依山,或者傍水,或者摇橹的人唱着高亢的曲,稀落的烟霭将渡口笼罩,偶尔几只南飞的雁锁定坐标,探在河里的一段栈桥,一面,似刺探着历史,一面,又像念着远方

火车疾驰而过后,熠熠发光的铁轨上,升腾起股股气流,隐隐地将远处的房舍晃动起来,像生动的回音壁,以影像的形式映入视线。

轨道尽头的曲线处,养路的工人敲打着鱼尾板,叮叮当当的声音,蓦地把我从风陵渡的想像中拉回来,而他虚幌的桔色身影,又忽地像催动了一匹腾沙而起的战马,让我在哒哒的马蹄声里,细数起风陵渡曾经的战事、黄沙和剑戟,便越发不肯在一种叫做“我的岁月”的长河里,静静安顿下来。


二、

再遇风陵渡,是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第三十三回的《风陵夜话》。

这个回目,让人认识了一个冰雪聪明、情痴至极的郭襄,同时也让人记住了一个地名:风陵渡。 

一瞬间觉得,这风陵渡像极了一把利器,将锦衣划出一道道裂口,而这裂帛的声响也整整划疼了一个时代的人 。那个俏妮子,总是带着笑站在裂口处,守候着她的杨过,一眼万年的难越情劫,是这风陵渡也载不动的情愁吧? 

我多希望,能捏起一根针,缀上丝线,缝补好这个缺口,把浩大的曾经,补在左襟;把后人的评说,缝于右襟。可惜的是,无论怎样的缀补,也解救不了一种决绝和目光,就像江湖里流传的,再妙手回春的郎中,也有一段疾,是他无法医治的。

将一个动荡的朝代和绝美的爱情故事安放于此,当口齿中轻轻念出“风陵渡”时,我想,我们与他们,会在一个时刻,交付出彼此的一段光阴吧。


三、

一次同学一起聚餐,她说“风陵渡”这名字,一听就是个有故事的名字。

另一个同学说,他去过风陵渡。我们一听,很兴奋地要他讲讲风陵渡。

他“呃”了一下,说了句:很小的一个渡口。又补了一句,它不是你们想像的那个样子,如果不是专门要去看它,它就像流落在野的一个不起眼的荒滩。 

心心念念了那么多年的一个地方,竟被他几句轻描淡写的话颠覆了! 

有一晚失眠,想起他关于风陵渡的话。

风陵渡真是他说的那样子吗?即便如此,大约也是它要隐姓埋名的意思吧?毕竟,承载了百年的风烟印迹哪能说散就散呢?那些披星戴月的箭羽,那些隔着生辰远眺的双眼,那些黄河一路流经的砂砾,那一剑平四方的霸气,如何就遁隐成了世人眼里的一处荒滩。 

又想,那古渡毕竟是风吹雨打经年,它哪能够一直怀揣着我想像出来的江湖坐拥许久,它的风华,大抵随着黄河之水,涤尽了锐气和过往。

迷迷糊糊中,一番左翻右侧的自我折腾后,终于有梦愿意潜伏下来,渐渐入睡。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孩子习毛笔字,写下“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又被牵进那个渡口。


四、

至今仍未去过风陵渡,但它丝毫不影响我对它隔着山水、用文字与它交谈 

前几天从青海回转,中途经过兰州,一脚踏上黄河第一桥时,已似身临风陵古渡。突然的,去与不去,念与不念不再像前些年那般执拗。 

细想,这一路行来,与它所结的念想,皆因那列疾驰的绿皮客车和一个叫做郭襄的女侠。年少的心很容易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候,会播下一粒自己都始料不及的种子,也许是一个名字,一种植物,一个人,一句话,若干年后,它就在心里长成参天大树。

如今,再见不到那趟直达风陵渡的绿皮客车,而古渡依然完好地伫立在黄河岸边。

我也没见过我的孩子如痴般醉在《神雕侠侣》里,可是有一天,我随口念了一句“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终身误。”孩子说,老妈,你是想起郭襄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后 来
后一篇:忽念山中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