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日玉生烟

(2016-04-05 08:58:50)
分类: 后知后觉·乱评

 

早些时候读过沐溪的一条微博,她说:“你心里这是装着多少事啊,这么的夜不能眠。”一下子被电到,这明摆着是我的写照啊,随后转发到我的微信上,其中一个朋友,与我就失眠的问题还探讨了许多。

当读完她的《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时,已是午夜。又是一个不眠夜!

 

合上书,想得最多的是,我像她这个年龄时,在做什么?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的生活苟且了这么多年,她却在这样的年龄里满含热情地刻下:认真活过这一生

 

在《等清晨》里,她说:“对于一个失眠症患者来说,等清晨的机会可能比较多。睡不着的时候等清晨到来,顶多也就是把第二天的日光睡成黑暗。”我不敢妄自揣度她在黑暗时分,是不是翻翻捡捡着旧时心思,是不是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表情的走向,她就隐喻出一些字词复活的必然性,但一定是,一双明亮的眸子忽开忽瞌,那些秘而不宣的情绪溢出来了,先是漾到枕边,继而触到指头,活在纸间。静日玉生烟

 

其实,失眠形成规律后,会有时候突然觉得乏,乏到白天决定的事,突然在黑夜里否定,黑夜里萌生的念头,一到白天又全军覆没,神思在可与不可、在白天与黑夜之间跳跃,乏到无力睡,不肯睡的折腾境界。大概是因为总有一个声音在喋喋地不休提示自己,这样的静,思维这样的活跃,如果不留下一些印迹,真真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所以沐溪在睡不着的时候,要么选择与文字一战,要么选择与影片一战,无论哪种,必得有一个在灵魂的路上与她对话。《等清晨》的这天夜里,她选择看影片,看已经看过多遍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雨声大过了电影的对白,玛蒂尔被父亲殴打之后,她问:人生总是这般苦,还是只是在童年的时候?莱昂答:总是这样苦。”她说:“在深夜时分听这样有阴影的对白,偏偏又那么无可挑剔。”当然,无论内心的江湖如何躁动不安,她始终在文字里自由安静地游弋,她说:“给自己安稳,任何拐弯都不足以将你滞留。”

 

于作者现在的年龄而言,这样的文字已然让人赞叹了。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每篇文字都来自于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篇幅精而用语炼,这同时下一些出书的人不同,那些词藻优美的短文,初读时不胜惊喜,再读时便嫌粘腻,她们统统渴望一间远离尘世的小屋,一潭清溪,一树花,一盏茶,抚几遍清音,吟几回雁字,所有文字都时光胜雪,白衣素笺,坐在闲愁里就旷远着俗世的意思,文字多向外求,而不懂得向内向己。再或是一些“治愈系”十足的心灵鸡汤,那铺天盖地的阵势,久而久之让人忘却一种叫做融进生活里自然而然的“热忱”,这样的文字只读一篇就好,读的多了,都一个味道,一种姿势,而沐溪的文字就有趣得多。

 

她在《幸福》里描述她是路痴(呯!我中枪),她说:“一个路痴的修养就是随时能把自己走丢掉。”这点,我觉得她与我的“修养”都是极高的,她:“恨不能在身上装雷达在寻常日子里对她更深层次的困扰是她的泪腺足够发达”(呯呯!又中枪),我们该是同一种人,常常会衡量着自己的内心,又常常会跳出当事的圈子看事态,更多的是不擅于强强辩解与争论,那么,只能选择哭了吧?也许有一天,她会由“不擅于”修炼到“不屑于”,那么眼泪就不会为那些不值得的人与事而流了。

 

对于感情的理解,在这本书里,她也有所描写,她说:“刻意地伪装成普通人,就为了掩饰并不普通的感情,这本身就在加剧一种痛楚,我们都知道,却都假装不知道。”可见经历是最大的财富,任何的说教都无济于事。几段感情下来,她依然安静贞守,来的平平,去的也恰如其分,她在文字里一遍遍叮嘱自己:“我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喜欢过了。”把那些刻骨的爱恋喜欢过了,她把日子里的花草喜欢过了,认真而简单。作者是个很有趣的人,她说:“你对一个人说“我爱你”,也许会收到“谢谢”或“对不起”。但“晚安”不会,大多数情况下你收回来的还是“晚安”,这样可以获得对等答案的方式真安全。总有细小的真诚,值得你弯腰去捡。”在《礼物》一篇里,她说《神雕侠侣》里杨过送郭襄三根银针,满足她三个愿望。郭襄的三根银针全都用在杨过身上,沐溪说:“她的第一个愿望是因为我爱你,我要看看你;第二个愿望是成全我自己,毕竟我爱你;第三个愿望,我爱你而不得,也要你好好地活着。”第三个愿望曾让她一度落泪,所有我爱你之后的成全和守望,都是深沉的信仰。有过信仰的人生,才会涵盖长长的路径,一步走,一步收。

 

读文章可以读出人。想来,沐溪内敛而骄傲,信马由疆的思维让她生动而充满智慧,再过若干年,她定是个睿智而自信的女人。

 

她对于文字的理解有超出常人的领悟能力,对于文字的驾驭,已然轻车熟路。她不愧是早慧的光阴拾荒者,在《可遇不可求的事》一文里,她说:“命运别有深意,一不小心就是殊途。”她惯于把情绪无声无息地藏起来。我在她那个年龄的时候,对于“一不小心就是殊途”是没有理解的,她又说:“所有能跟他人分享的都是罩着光环的。唯有孤独,是件很私密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好像也挺孤独的,不过在二十几岁的年龄里,我的孤独并不寂寞,它在自卑的骄傲里开出了一朵又一朵花。

 

在生活每个不经意的角落里,她都可以拾起相应的文字,由《花笺》想到《流光》,由《黑色的小礼服》到《高跟鞋》,看似日常,实则是在《用文字绣心》,她说:“书写的过程,于我而言,是一种静默的抒发,当不知道该怎么令自己安稳下来的时候,就写字,有时候,段落与段落之间并无关联,可它们又是在同一阶段思维下的产物。有编辑说我的文字像石榴籽,透亮晶莹,你要试着把石榴籽一颗颗挖出来,要给自己时间。”她又是幸运的,有这样耐心的句子鼓舞着自己,想不让美好生出重量都难。

 

沐溪是个富有悲悯情怀和浪漫情怀的人。在《手心有信》一文中,她写道:“每年四月,我都会收到一些明信片。”她也会在适时的时候寄一些明信片,“我寄明信片的时候总是捎着情绪,带着那一刻的心情或者持重的想念。对于在意的人,我们总能够把细腻发挥到极致。”想起前一阵子,我收到过一张她寄来的明信片,内心一阵感动,这是除毕业后,我收到的第一张卡片。字迹娟秀地问候着春安。再仔细看画面,我想,她有可能是费了一些心思经过挑选的,并不是随便取了一张送与我,因为那字那画面,与我那么相契,“有如一朵花”,就是这几个字。正如她说:“我从来不送别人同样的礼物,静日玉生烟每一份礼物一定贴合着他人的爱好、性格,然后还要笨拙地写上祝福语。”如今读到《手心有信》,更加确信自己对她的认知。《因为寂静,我变成了老人》一篇,《项脊轩志》中庭有枇杷树,她的文里葡萄架下有个老人,她让我窥到那个种葡萄老人的寂寞和沐溪为他种在字里行间的悲悯。

 

她的字如棉布素衣,让人读着熨贴。在这样一个各种速成的时代里,她不是最华丽的那一个,但却是最认真的那一个,她哼着李宗盛的歌: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她是久拾于光阴之中的跋涉者,她的文字里除了饱含着阳光的味道,还有执念与挣扎,那些在接听电话时不由自主在纸片上画下的横横竖竖,何尝不是对生活馈赠的另种理解。

 

虽然所有的文字都逃不掉俗世烟火的种种,每次捧起这本书读时,脑子里都会漾出一句诗,“意绵绵静日玉生烟”,恰值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偶得的题目,正好契合读《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的感觉,所以,用它为读完《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而喷发的感想为题目一定是上佳的。

静下来,随便选一篇这本书里的文章读,都会那么恰好地与自己重逢,这便是阅读带给自己最大的愉悦了吧?

 

附:很担心我拙陋的字衬不住她的文,估且算是我的一些些感想吧。但却有十二分想写写的念头。实在是这个女孩子的文字又将我拉回我的青春岁月,很多篇幅里,都能撞上曾经的自己。虽然我也曾谨慎地一遍又一遍堆砌着自己钟爱的文字,终究不成气候,倒是她,让我省视那时的自己。她的文字是安静的,并且是内心安于贞静的那种,没有故作姿态,没有无病呻吟,这就让人敬佩不已了。书装订的有特色,书脊是裸装,书页之间开合有度,很舒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人间草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