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黑屏事件可能被忽视的要点
(2008-11-03 21:40:46)
标签:
微软垄断黑屏盗版霸权番茄花园法律道德it |
分类: IT评论 |
微软黑屏事件,批评的人很多;反方说法看似力的类似这样:没见过偷了别人的东西还振振有词,还去告被偷的人。
虽然有许多批评微软的言论,但感觉有些最关键的东西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比如,许多人都说微软的价格太高,但这不是用盗版的理由。一个企业有权为自己定价钱,除非涉及垄断。
又如,微软多年纵容盗版以占领市场然后再收钱,这个手段在道德上确实不光彩,但这个策略的确是非常非常地高——你抓不到他任何把柄。
关键在于微软是否“垄断”。得从消费者立场上考虑这个问题。许多言论,似乎把“盗版用户”当做一个整体来看,似乎他们可以“用盗版”或“不用盗版”,事实如何呢?
事实是,现在的一般电脑用户几乎被剥夺了诸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选择权。
这是第一个关键。拿微软的摇钱树office来说。理论上讲,也有不少替代的产品,用户可以“选择”不用。但事实呢?如果选择例如OpenOffice,立刻会发现,周围几乎没有人能打开你的文档。转换成微软格式,或打开微软格式,随时有意想不到的麻烦。你的同事会怨你,你的老板会骂你,你的客户会指责你。你能不乖乖地换成大家都在用的东西吗?微软的这种垄断,已经是非常客观的存在,而且越是后续的用户,就越多被剥夺选择权——退一百万步讲,就算以前是“我们的前辈”中了招,犯了错——后来的用户,也没有任何偿还前辈错误的义务——这就是我在上一篇博客《微软的脸终于黑下来了》中说“你一生出来就负债累累,你怎么办?”的意思。这也是要特别揭露的,一些人用笼统的“使用盗版的用户”来说事的欺骗之处。
再有,如果认真调查一下,从word97到如今,无数次升级(每次可都要重新交“税”的),有多少用户是需要那些新功能的?(我相信,也许八、九成用户实际在使用的功能迄今也未必超过word97)。少数用户使用的新功能,是拿来麻烦更多用户的理由吗?这就是第二个要点——强制用户升级并且要再付费。比如,对offoce,不向上兼容的新格式、操作系统的升级等等,都构成对用户强力的挟制,最终大家都不得不升级,虽然原来的东西完全够用,你从心眼里不想升级。对操作系统,停止供货、与硬件、其它软件供应商一起升级等等手段本来已经相当有效,而这些年互联网普及,最后的、最厉害的杀手锏来了——它通过停止供应安全补丁,就足可以逼迫用户升级。
这种挟制行为,实际上就是单方面通过用户无法抵御的手段,将你购买的资产价值降低。就好像房地产商把房子卖给你后再把地基挖掉,逼你加钱换新房。
归纳一下,微软的垄断行为,对于消费者的损害,要点在于:
1)个别消费者(包括个别企业)无法、很难对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做出其它选择的现状;
2)强迫的收费升级,通过单方面的手段,将用户已经购买的、还能继续用的资产价值归零。
“盗版”是应该消灭的,但这客观上已经不是用户单方面的责任。该付的债必须要偿还,但只应付合理的代价。面对现状,最重要的,是从法律上裁定其垄断。应该有这样一些措施:
1)剥夺或限制垄断者的自由定价权。
2)因为停止打补丁、推行新版本,会损害既有客户财产,作为替代,在企业这么做的时候,应该强制地放弃一些“权力”——比如,不允许反向工程、不允许别人发行等等,最直接的——你停止支持与发行,就应当允许第三方为客户提供支持,替你打补丁、做出合法的“番茄花园”版。
3)任何软件供应商,“操作”我们私有电脑的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所有的操作,如果用户需要,都应该有说明的清清楚楚的义务;在操作被实施前,都必须给用户选择取消的机会,而且足够清楚,不易误操作。
虽然有许多批评微软的言论,但感觉有些最关键的东西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比如,许多人都说微软的价格太高,但这不是用盗版的理由。一个企业有权为自己定价钱,除非涉及垄断。
又如,微软多年纵容盗版以占领市场然后再收钱,这个手段在道德上确实不光彩,但这个策略的确是非常非常地高——你抓不到他任何把柄。
关键在于微软是否“垄断”。得从消费者立场上考虑这个问题。许多言论,似乎把“盗版用户”当做一个整体来看,似乎他们可以“用盗版”或“不用盗版”,事实如何呢?
事实是,现在的一般电脑用户几乎被剥夺了诸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选择权。
这是第一个关键。拿微软的摇钱树office来说。理论上讲,也有不少替代的产品,用户可以“选择”不用。但事实呢?如果选择例如OpenOffice,立刻会发现,周围几乎没有人能打开你的文档。转换成微软格式,或打开微软格式,随时有意想不到的麻烦。你的同事会怨你,你的老板会骂你,你的客户会指责你。你能不乖乖地换成大家都在用的东西吗?微软的这种垄断,已经是非常客观的存在,而且越是后续的用户,就越多被剥夺选择权——退一百万步讲,就算以前是“我们的前辈”中了招,犯了错——后来的用户,也没有任何偿还前辈错误的义务——这就是我在上一篇博客《微软的脸终于黑下来了》中说“你一生出来就负债累累,你怎么办?”的意思。这也是要特别揭露的,一些人用笼统的“使用盗版的用户”来说事的欺骗之处。
再有,如果认真调查一下,从word97到如今,无数次升级(每次可都要重新交“税”的),有多少用户是需要那些新功能的?(我相信,也许八、九成用户实际在使用的功能迄今也未必超过word97)。少数用户使用的新功能,是拿来麻烦更多用户的理由吗?这就是第二个要点——强制用户升级并且要再付费。比如,对offoce,不向上兼容的新格式、操作系统的升级等等,都构成对用户强力的挟制,最终大家都不得不升级,虽然原来的东西完全够用,你从心眼里不想升级。对操作系统,停止供货、与硬件、其它软件供应商一起升级等等手段本来已经相当有效,而这些年互联网普及,最后的、最厉害的杀手锏来了——它通过停止供应安全补丁,就足可以逼迫用户升级。
这种挟制行为,实际上就是单方面通过用户无法抵御的手段,将你购买的资产价值降低。就好像房地产商把房子卖给你后再把地基挖掉,逼你加钱换新房。
归纳一下,微软的垄断行为,对于消费者的损害,要点在于:
1)个别消费者(包括个别企业)无法、很难对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做出其它选择的现状;
2)强迫的收费升级,通过单方面的手段,将用户已经购买的、还能继续用的资产价值归零。
“盗版”是应该消灭的,但这客观上已经不是用户单方面的责任。该付的债必须要偿还,但只应付合理的代价。面对现状,最重要的,是从法律上裁定其垄断。应该有这样一些措施:
1)剥夺或限制垄断者的自由定价权。
2)因为停止打补丁、推行新版本,会损害既有客户财产,作为替代,在企业这么做的时候,应该强制地放弃一些“权力”——比如,不允许反向工程、不允许别人发行等等,最直接的——你停止支持与发行,就应当允许第三方为客户提供支持,替你打补丁、做出合法的“番茄花园”版。
3)任何软件供应商,“操作”我们私有电脑的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所有的操作,如果用户需要,都应该有说明的清清楚楚的义务;在操作被实施前,都必须给用户选择取消的机会,而且足够清楚,不易误操作。
- 微软的脸终于黑下来了
- 中国IT领域的“殖民地”现象
- 盖茨卷起一个IT时代走了,接下来仍然没有我们的身影
- 虚拟世界的新殖民地——并非危言耸听
- Web污染了中文?——关于中文夹杂英文的杂感
- 模仿求生存,创新求发展
- 盗版加垄断=洪水猛兽
- 自由经济,法律与道德
- 微软起诉中国企业,我们应当怎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