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网络出版传播版权知识产权互联网创作共用知识共享cc |
分类: 网络出版与版权 |
1. 什么是“创作共用”?
“创作共用”是对英文Creative Commons这一专门词组的中文翻译,它是一个非盈利组织的名称,也指向其所开展的活动。概括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 从公众利益与社会进步出发,对知识作品著作权与应用的深刻理解和发展构想;
- 在以上基础上开发的整套富有弹性的著作权许可方案和供实际应用的协议文本、相关资源;
- 在以上基础上开展的世界范围的推广活动,以及对创作与共享的促进活动。
上述几个方面中,具体的协议文本、相关的应用自由的开发(现在已经有2.0版)还只是一个“基础性工作”,我理解创作共用组织更长远的目标和活动是以这样一套操作性方案为基础,在全世界范围内实际地推广、促进其理念,试图解决某些现代知识产权以及版权所具有的弊端,促进知识创作、文化的繁荣。
2. 它有什么用途?
- 对作者,它提供了一套现成的、免费使用的著作权许可方案,特别适合那些希望获得广泛传播或共享,同时有选择地保留部分权力的数字作品。
- 对作品使用或传播者,这些许可方案是世界性的、一致而易于理解。对数字作品,不同的方案可以实现计算机自动识别。
- 对社会,它为作品的创作、共享与合作发展提供一种法律的基础,更好地平衡作者、各种目的与方式的应用者间的授权关系,并将持续地进行相关的促进活动。
3. 它与传统的版权声明有何不同?
- 传统的版权声明,大都是“保留一切权力”。对于不保留一切权力的情形(比如允许作品非商业性地免费使用、传播),并没有一个简单可靠的方法加以声明。
- 创作共用则提供了一系列由松到紧的标准化许可方案供应用者自主选择,而且与计算机(目前强调网络)技术结合起来。
4. 谁开发或支持了创作共用?它有什么背景?
- 创作共用的提出、推广者Creative Commons是一个非盈利组织,2001年由计算机化法律与知识产权专家James Boyle、Michael Carroll及Lawrence Lessig, MIT计算机科学教授Hal Abelson, 从律师转到制片人再转到计算机化法律专家的Eric Saltzman, 以及公共领域网络出版者Eric Eldred创办。哈佛法学院伯克曼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 Society at Harvard Law School)的同事与学生协助起动了这个项目。创作共用组织目前设立于美国史丹佛法学院(Stanford Law School)并获得其大力支持,同时与其社会研究中心(Stanford Law School 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共享空间、人员与想法。
- 创作共用组织的宗旨是为公众、知识普及与共享服务。
- 创作共用组织的费用来自捐款,并会继续寻求来自基金会、个人或政府的捐款,它的活动依赖于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此部分直接译或摘编自创作共用组织官方网站上的FAQ),
5. 为何我不自己(或请律师)按自身需求设计专用的授权书,而选择创作共用?
当然可以自己来写,但
- 想要在法律上严格地定义、叙述不同的授权方式,绝非易事,成本高昂。许多貌似简单的授权概念,即使对专业的律师,也常常是存在争论,头痛的事情。
- 即使由最好的版权法专家亲自撰写,要做到如创作共用那样在世界范围得到认识和理解、取得各种电脑程序(例如浏览器、搜索引擎)的支持以实现自动识别,亦非易事,对个体甚至是不可能的。
- 一个世界性、一致的方案,不仅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利益,而随着它的应用的日益普及,会给参与、使用者带来越来越多的附加价值,例如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便利性、各种免费的传播渠道以及授权方案的权威性与认同等等。
- 如此专业、世界性、电脑化而且是免费的现成方案,为何不用呢?[注1]
[注1]:有关电脑自动识别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无疑,一个具体的程序是否支持,需要程序开发者的支持。同时,在世界范围的普及当然也需要一个过程,它有一个与各国家、地区合作开发适合当地法律协议文本的计划。推出仅2年,已有十四个国家或地区完成了适应当地法律条件的正式许可版本,另外14个正在进行中。
以上文字主要根据作者学习相关资料后的个人理解整理。进一步了解请直接阅读创作共用组织官方网站上的FAQ,同时可参考台湾网站上的常见问题集(繁体中文)等较为正式的资料。
(声明:本文是个人学习日志,以共享交流为目的,随时可能做出补充和调整,不代表任何创作共用组织或正式成员的立场。)
(原始发表:网中一人. 以创作共用授权方案发布作品(二):几个基本问题. 网络社区体验与思考小组日志, 2005-04-08, http://webcom.blogbus.com/logs/1106241.html)
http://i.creativecommons.org/l/by/2.5/cn/88x31.png本
作品采用
CC BY
(网中一人,最后更新日期:2007-05-26)